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電影,有些事情即便重新來過,但是總會錯過當初的心情。
人總是很奇怪,很多道理我們都懂,可讓我們重新選擇,可能我們還是會選擇那條難走的路。
兒子5歲時,先生教他游泳。
有段時間沉侵在游泳的樂趣中,孩子愛玩的天性總是有的,但最后只能夠游很短的距離,孩子開心就好,會不會又有什么關系呢?
那時我工作比較忙,每天陪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下班回來有時候孩子已經睡著了,只能在床前看看他熟睡的小臉。
周末加班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兒子很小的那幾年好像沒有記憶是屬于我們的。
有次,先生打趣說:“等他長大,他回憶起他的童年如何,如何,可回憶里沒有你,你會難過嗎?
這句話一說,觸到我的心里了,是啊!他童年記憶里沒有我,我會難過嗎?
先生說:“我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老爸陪我去吃赤豆糊,我成績好的時候,或是爸媽比較高興的時候就會帶我去吃,在我的童年記憶里,那碗赤豆糊格外的香甜。”
可能童年記憶的影響,偶爾不忙時我就會去那家老店吃碗赤豆糊,嘗一口,腦海里就會浮現小時候吃的場景。
所以即便這些年過去了,吃的已經不僅僅是碗赤豆糊了,更多的是一種情感。
那天,下班回來已經有些晚了,兒子還沒睡,我抱著他在床上逗他,他好像沒什么精神,老是揉著耳朵,喊疼。
我以為是不是白天玩耍碰到哪里了?
拍打著他哄他睡覺,一會兒小家伙就睡著了,到了凌晨2點,我被他的哭聲驚醒了,還是揉著耳朵喊疼。
我叫起先生,喊他去醫院看看,孩子喊耳朵疼,好像疼的還挺厲害。
那一刻我們睡意全無,凌晨3點趕到醫院,掛號,找來醫生。
醫生晚上值夜班,睡眼惺忪的打著哈欠,手里拿著檢查工具,對著耳朵一照,醫生嘴里嘟囔著,嗯?耳膜穿孔了?
當時的我一身冷汗就出來了,想著耳膜穿孔,以后弱聽…打著手語的樣子。
我的手不停的顫抖,醫生看完一只耳朵,又拿著檢查工具看另外一只耳朵,嗯?兩邊耳膜都穿孔了…
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顫抖著問醫生,耳膜穿孔能治好嗎?
醫生說:只能做耳膜修復…要不,明天你們再來看吧。
我先給你開點消炎的藥水,你給他滴滴,先消炎,孩子喊耳朵疼里面有炎癥。
我不記得怎么從醫生辦公室走到停車場的,一路都在哭,不停的埋怨自己,忙工作,最后孩子沒照顧好,工作做的再好有什么用?
那一刻我深深的自責中。
先生比我冷靜,我一邊埋怨自己一邊自言自語。
先生說:越是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冷靜。
傷心,難過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回到家,我一夜沒睡,翻來覆去的睡不著。
百度了一晚上,關于耳膜穿孔的各種治療方案。
一大早起來去醫院掛號,掛了專家號,好不容易排到我們,我就直接問:“醫生雙側耳膜穿孔我們現在怎么辦”?
醫生看了左邊又看了右邊,說:“沒穿孔啊,孩子中耳炎,耳膜上有點炎癥,晚上看有點像穿孔,吃點消炎藥,滴點藥水,兩周后再來復查。
如果小孩有中耳炎,最好不要游泳,容易進水發炎,小孩耳膜還在發育中…
看著醫生的囑咐,我覺得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話。
從此我再沒讓他去游泳,被嚇怕了,每次洗完澡都用棉棒把水蘸干。
先生笑著看著我說:“怎么?不哭了?每次說后悔藥,這次總算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