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周三,蔡老師帶領大家讀了安徒生童話《母親的故事》,我們的主題是童話療心,所以與一般的閱讀不同,我們更關注故事中的情緒、感受、生活的模式。從老師給我們分享他的理解來看,對以下兩點我還是持有保留看法,并且是有證據的哈:
1、母親與孩子的關系并不有心靈之間的親密,母親的愁苦給孩子的感受不好,或許會想逃;
2、母親的我執嚴重,對上帝并不順服。
先說回故事的梗概。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個母親的孩子生病了,就快要死去了,她感到非常的愁苦、害怕,她守在孩子的床邊一步不肯離去。一個老頭走進了房間,母親給他倒了杯熱啤酒,然后睡去了一會,醒來后發現孩子不見了。原來那個老頭是死神,他帶走了孩子。母親追出去,死神卻已不知所向。母親為了尋找她的孩子,一路上不得不尋求夜神、荊棘、湖泊的幫助,作為交換,她也分別被要求為夜神唱了所有之前她為孩子所唱的歌謠,把荊棘緊緊抱在懷里用鮮血來溫暖荊棘,以至于它都長出了綠葉開出了鮮花,她也把最亮的兩顆眼珠給了湖泊成為兩顆最美麗的珍珠。終于母親來到了湖的另一邊,死神的溫室里,這里有許多的花和植物,每一顆花都有自己的心跳。那里有一個老太婆,跟她說,可以憑著花的心跳尋到她的孩子,但如果想要知道如何對付死神,母親就要用自己的一頭烏黑長發來交換老太婆的白發。母親同意了,她能聽出自己孩子的心跳,憑著心跳她找到了一棵花,這是一株早春花。當死神來到溫室的時候,要收割這朵早春花時,母親按照老太婆所說的,威脅死神要把其他的花拔掉。死神說母親這樣做也會讓其他的母親感到痛苦。母親松開了手。死神把眼珠還給了母親,讓她看了井底兩株花,一株是幸福之花,一株是苦難之花,并告訴她這其中有一朵就是她的孩子,她的孩子的命運。母親驚恐起來。她扭著雙手,雙膝跪在地上,頭低低的垂下來,向上帝祈禱說:“您的意志永遠是好的,請不要理所做的違反您意志的祈禱!請不要理我!請不要理我!”死神帶著她的孩子,飛到那個不知名的國度里去了。
再說回那兩個問題。第一個:母親與孩子的關系,我覺得是良好的。原因:1.母親深愛著她的孩子。從文中我們知道母親和孩子這一家是屬于底層人民,生活貧窮困苦,經濟拮據。但是母親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就是愁苦、低沉的嗎?未必,起碼文中并沒有提及。文中第一段提到母親的焦慮與愁苦都是因為孩子的病情,這也是人之常情,尤其對一個這么愛她的孩子、關心她的孩子的母親來說。孩子生病她守在床邊不曾離開一步。2.母親與孩子曾有的歡樂時光。夜神為母親指明方向的條件是母親要給她唱所有之前給孩子唱過的歌。我感受到這些歌其實就是母親與孩子相處時的溫暖時光。你知道嗎有一種魔,她就是喜歡一邊體會著愛一邊眼看著痛苦,放佛這樣能讓她得到快樂,夜神就是這樣。3.母親是一個善良的人。母親將荊棘抱在胸前,鮮血讓荊棘溫暖、長出綠葉與鮮花,其實也是因為母親的血液中流淌的愛,并不是因為荊棘嗜血。湖泊想要母親的眼睛,也是因為這雙眼睛是最亮的眼睛,死神再把眼珠還給母親時也說,這說眼睛它變得更亮了。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湖泊珍視的也是這顆善良的心,這才是寶貝。而墳墓里的老太婆想要母親一頭烏黑的長發,就是代表著母親一生最真摯綿長的情感。母親為了找到孩子把她最珍貴的東西都做了交換,與孩子相處的歡樂時光、忍受痛苦付出鮮血、明亮的眼睛、一生的情感。交換,這是人間或者說地獄的游戲規則,死神不就是在地獄嗎?如果安徒生還要安排一個交換條件,我想那應該就是母親的心了,因為剩下的這顆心是最珍貴也是唯一的好東西了。而且當母親聽聞她拔掉其他的花會讓其他的母親一樣痛苦的時候,她立馬就放棄了。這是善良最直接的表現。如果要問,孩子看著母親這樣他會是什么感覺?感動、心痛、愧疚,一層層的蔓延來吧,但是肯定理解,因為愛一個人就是會這樣做,無論多難也要找到孩子。母親就是這樣的信念。你也可以說這是母親的我執,但這也是一個與孩子有著深深的愛的鏈接的母親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我覺得,母親是深愛著孩子的,這種愛還在母親和孩子之間流動著,彼此的深愛。
第二個問題,我認為母親對上帝的信仰是堅定的,一直都深信著上帝。這是有證據的。第一階段,她相信上帝是仁慈的,絕不會將她的孩子帶走。1.死神來到房間時,母親握著孩子的手,說:“你以為我要把他拉住,是不是?我們的上帝不會把他從我手中奪去的!”這時,她第一次表明,堅信上帝不會帶走他的孩子的。母親來到湖邊,她無法渡過湖去,就一口一口的喝湖水,“這個愁苦的母親只是在幻想一個什么奇跡發生。”你看,毫無辦法的母親還是依靠著上帝,希望上帝施展神跡。守墳墓的老太婆問她如何到達死神的溫室的,她說:“我們的上帝幫助我的!他是很仁慈的!”再次表明她心宗一直深信著上帝。不過這之前她都是深信:上帝是仁慈的,上帝不會把孩子帶走的。隱藏的原因也很簡單,孩子還小,按一般規律他的生命也還沒有到盡頭。2.以下是母親想法的轉折。當死神給她看了井底的兩株花,呈現著兩株花的人間生活,一株是幸福之花,一株是苦難之花,并告訴她其中一株就是母親的孩子的生活。母親驚恐的叫起來。她不能分辨哪一株是她的孩子。她說:“它們哪一朵是我的孩子呢?請您告訴我吧!請您救救天真的孩子吧!請把我的孩子從苦難中就出來吧!還是請您把他帶走吧!把他帶到上帝的國度里去!請忘記我的眼淚,我的祈求,原諒我剛才所說的和做的一切事情吧!“您的意志永遠是好的。請不要理我所做的違反您的意志的祈禱!請不要理我!請不要理我!””她跪在地上把頭低低的垂下來。死神帶著她的孩子,飛到了那個不知名的國度。你看,到最后母親還是相信上帝,相信上帝的仁慈,不過這個仁慈已經不是把孩子留下,二是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她祈求死神將孩子帶到上帝的國度,因為她此刻相信,在上帝的國度里,孩子生活的更好。所以,你說母親不順服上帝嗎?她是一只都順服的,堅信的,只不過對上帝的認識更深了,認識的內容發生了改變。
再來說說我的吐槽。1.我覺得母親沒有認錯她的孩子。母親憑心跳找到的那株早春花就是母親的孩子,并不像死神說的那樣,后來母親認為的那樣,井底的那株苦難之花是他的孩子。這也是有證據的。早春花的特征:“這朵花正把頭垂向一邊,有些病了。”你看,這就是孩子生病的現實情況。再看井底的那兩朵花,雖然生活有幸福,有苦難,但是兩朵花的生命力都是很旺盛啊,這與孩子的現實不符。因為文中已交代過,每朵花代表一個生命,花的枯萎代表生命的隕逝。死神說的其中有一朵花是你孩子的命運、未來,其實是指孩子活在人間的苦難生活。貧窮、困苦,沒有經濟能力的底層人民大抵都是如此的生活狀態,但也并不妨礙旺盛的生命力啊。2.母親為什么最后要改變她的想法?文中給出的是因為看到了井底苦難之花的命運,讓人猜想母親不想讓孩子再受這個生活苦難,于是放手,讓孩子去到上帝的國度。可是感受的到,母親此時內心并不是欣喜的,只是驚恐,從她扭著雙手、雙膝跪下來,頭低低的垂下來,急促的語氣中可以看出。我在想,如果讓孩子自己選擇,孩子會怎么做呢?還會去上帝的國度嗎?
讀這篇童話,能感受到母親的力量,一個母親為了孩子竟可以先于死神到達死神的溫室,付出自己的所有。我是凡人,我也沒有堅定的信仰,在人世間感受到的愛與真情讓我難以割舍。我總以為,愛是這世間最大的力量。有愛,上帝的國度與天上的仙境都不是最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