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奢侈品行業在今后將變得內斂和務實起來,在物質爆炸的時代,浮躁終會成為歷史。”上尊男飾創始人植樹君如是說到。
植樹君大學時學習的是平面設計專業,那時的他性格比較隨性,畢業之后便自然而然的干起了平面設計工作,一干就是一年多直到他選擇了開創上尊男飾。植樹君與珠寶飾品這一行淵源頗深,由于家中有人從事珠寶行業,植樹君經常去幫忙打理,對珠寶工藝的耳濡目染加上他自身對于設計的深刻理解,慢慢的,他就與珠寶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逐漸走上了這條道路。
“平面設計做的挺好的,這或許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工作,看起來也很光鮮,其實自己做工作室很辛苦”。
從普通人選擇了美術,從美術到平面設計,后來又從平面設計選擇了珠寶飾品,在珠寶飾品中又選擇了男飾……其實植樹君從來都沒有刻意追求,一切既是緣分使然,也是穩扎穩打,循序漸進,遵從自己的內心,最后水到渠成,從己所愛。植樹君希望自己的設計和理念能夠真正對市場產生影響,真正為用戶、為消費者帶來好的產品,好的設計。市面上98%以上的飾品都是女性飾品,除了男性飾品佩戴習慣和女性不一樣之外,沒有很好、很用心的產品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植樹君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著這一切。
謙虛的植樹君從來沒有將自己稱為工匠,“其實我離工匠還是很遠的,是有很大距離的,我們一直都在進化的過程中,學習的過程中”。正是這種謙虛嚴謹的態度,才使得上尊的產品精益求精,每一個產品都細膩傳神,并且不斷推陳出新。
除了個人興趣之外,植樹君也把用戶的需求和反饋看作是第一位的。
“商業嘛,盈利是第一位,但是我個人從來沒有把盈利啊,銷量看的很重要,如果我做這個東西人家喜歡,我就覺得是有價值的,如果人家不喜歡,那我就會放棄他。”
“可能你自己的一個想法、所處的環境以及認知水平和消費者是脫節的,其實這也很正常。比如說大多數人喜歡的就是流行,但是大多數人喜歡的東西不一定就是有品質的東西,比如說在淘寶上,銷量好的東西不一定質量就很好。我有個橢圓形的作品叫象財神,就是很有代表性的,價格也不高,但是銷量確不怎么好,如果同樣的工藝拿到商場實體店里面去賣,一兩千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手感,細節和神韻都非常棒,這個產品是我做了兩年做出來的。”
上尊的很多飾品結合了古代神話、佛學的相關背景,是一個有文化落腳之地的品牌。貔貅、菩薩、象頭財神、地藏王菩薩等元素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之中找到。
制作材料上,上尊選擇泰銀,復古銀作為主要的產品制作材料。泰銀又叫“烏銀”,是在銀首飾上把銀、硫的混合物融化,并以玻璃質狀態形成覆蓋層。烏銀覆蓋層疏松烏黑,與白銀的光潔銀白形成鮮明對比,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由于經過了特殊的防舊處理,烏銀首飾不僅長期不變色,表面硬度也大大增強。別具一格的質感和色澤,使這種首飾粗獷而古樸,非常適合作為男性飾品的材料。
上尊男飾的每一個產品都是精細打磨,多次修改而成。
“這個東西整體的雛形每個環節都需要很久時間,最短也要幾個月,時間久了可能幾年就做這一件東西,你比如說那款太陽吊墜,在泰國進口之后我進行復版,我把他太陽花包括扣子的細節進行大量的改進,改了大概三到四次。”手工精細打磨,產品細節多次優化改進,要的就是給予用戶沉甸甸的品質感。
上尊的作品是自主的原創設計,大部分產品都享有外觀設計專利。
“在追求精益求精的工藝的過程中,材質的把控是產品最基本的。”
潛心研究男士美學飾品的植樹君,堅持正品,定期對產品含銀量抽檢,與多家正規金銀鑒定機構中心合作,就是為了給用戶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保證。
在植樹君看來,無論是手作還是半現代化的生產,無論是古風飾品抑或是流行吊墜,重要的就是“精益求精”的過程。不斷去地學習,去挑戰自己的設計,去完善自己的設計,這才是他心中的“工匠精神”。
當然,面對“工匠”這個詞眼,盡管上尊已經設計了幾十款優質的男性飾品,但植樹君還是無比謙虛:“我是半路出家,其實很希望能夠學習一下傳統匠人的手藝,將傳統和現代工藝相結合設計出全新的男士飾品,希望我能夠把這件事情堅持一輩子,我不會選擇去改行,甚至我的家人后代也會去一直做這件事情,不是為了實現一個財富夢,是想實現我心里的一個藝術夢”。
竭盡所能,樂此不疲的“玩”藝術,帶給用戶最好的男士飾品。
這就是上尊男飾的追求,也是一個新生代“匠人”、設計師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