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國相親的地點越來越多了,從最初的公園的草叢走廊,到商場里的休息空地;參與的人員從父母到年輕人們;相親的條件從平淡無奇到鉆石王老五。
時代在改變,似乎相親方式、條件….也都在改變。
不知何時起,作為90后也到了適婚年齡,也加入了相親大軍。小軍就是其中一員。
01
從家里打滴到平安超市附近的公園里,不過才十幾分鐘的路程,可我的心好緊張。
這是我26年來第一次相親,還是這么特殊的方式。到達公園的綠道旁,上方有一根鐵線,掛著密密麻麻的白紙。白紙上部分是個人簡介,下方無一例外的都是二維碼。
我走到一個草叢中,拿起一個女孩的簡介。一位大娘從中串出來,一臉開懷大笑的模樣,問:
“小伙子,你今年多少歲啦?“
“26”
“是本地人嗎?工資如何?學歷怎樣?”
“……,本地人,工資不高5000/月,學歷不及本科”
話音剛落,大娘的笑臉頓時消失,興致缺缺走到花壇休息處,拿起扇子散熱。
我很尷尬,我知道比起其他人,自己的條件實在是不怎么好。學歷不高、收入底下,沒車沒房,還沒有女朋友。比起學歷高、收入高,有車有房一族的頂級配,自己仿佛就是超超超超….級低配。
或許我這種人不配相親吧,第一次這么特殊的相親方式,讓我認識到相親原來是有一道看不見的門檻。
---小軍
02
本人女,愛好男,研究生。父母從事教師行業,收入過萬,有車有房。顏值妝前5,妝后6,也算是一枚小清新美女。哦,忘了說年齡,今年已經27歲了,因為被家里催婚,母親不經我的同意,就把我的信息掛在“相親市場”里。
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各種奇奇怪怪的信息,例如:想認識加微信的、廣告推銷的、甚至還有要求開房的,表面無所欲動,內心一直中指。
后來還真的被我媽找了一個精英+暖男,我們談了3個月后,突然有一天聊起結婚的問題,結婚后,他會到自己的城市繼續打拼,希望我和他一起。
沒有猶豫多久,就拒絕了,原因我想找個本地的,比較近,可以方便看望父母。周邊的很多女性朋友也是更希望找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定居的暖男,最好還是廣東男呢!
---鄭欣宜
03
這兩個故事是辛南在網上認識的驢友,在昨天七夕情人節,他們的朋友圈都在曬各種美食,但無一例外都只有一副碗筷。歡樂吃貨的而背后,是一顆瘡痍而孤獨的心。
中國的相親圈子看似沒有門檻,其實里邊仿佛古時候的階級社會,工商市農。條件最好的為官,最差隨便找個人過過日子。
就像《圍城》里所說: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
相親圈就像一個圍城,本意是為未婚男女提供更多的婚姻選擇,不知何時演變成:你好,高人一等;你差,便如墻上的爛泥巴。
我雖然沒有經歷過這種相親方式,但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太傷人自尊,把自己的私人信息公之于眾,任別人交頭接耳的評價你,自己仿佛一只在馬戲團的動物。
薛之謙的《動物世界》不正是詮釋了人性的惡劣性:
假裝進化 拼命想和動物有差
玩一出高貴優雅
在人們腐爛的欲望下 獸性來不及抹殺
04
而在這條“中國式的相親鏈”中,男方有房是最重要、最必須的一個條件,甚至房子也分三六九等,就拿北京舉例。
北京房主看不起外地房主(比如燕郊),城六區房主看不起郊區房主,城北的看不起城南的,環數低的看不起環數高的,學區房的看不起非學區房的,新商品房的看不起老房改房的,住樓房的看不起住平房的,沒拆遷的看不起拆遷分房的,三居室的看不起兩居室的……
這是相人呢?還是相錢呢?但無論如何,這也是對廣大未婚男女的其中一條出路,不論你出不出眾,我中心希望大伙兒都能遇到自己的幸福。
喜歡的話,就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