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一直渴望長大。長大了,就不用寫作業;長大了,也不用忍受調皮的同桌;長大了,可以想去哪就去哪也沒有老師管…
可當我真正長大,才發現小時候的煩惱有多可笑。有人說,人永遠也無法作出超越自身環境的認知與判斷。我想,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現在覺得小時候美好,再過二十年,也許我會覺得現在美好。
可現在我還無法超越目前的認知,所以自然就覺得很煩惱了。
就拿過年回來相親這事來說吧。嚴格上講,到2018年的12月份我過完生日才真正28周歲。很多對年齡上的劃分與界定的解釋,28歲應該算青年吧。而我也從不失青年的銳氣與朝氣,在外努力拼搏,雖然有挫折但一直心存斗志,充滿希望,對于結婚一直是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的心態。遇到了就珍惜,緣分未到也不著急,我想大多單身的都是這樣想的吧。
可是一回老家,我覺得我老了。
比我小的玩伴,都已經倆甚至三個小孩了,大的都十歲了。我姨家的表弟,剛畢業就回來結婚了,現在有了個可愛的兒子,每次都喊我叔叔叔叔的……本來是多美好的事情啊,可是我總會有意的避開這些。因為長輩總會拿來跟我對比,好像你還沒結婚你的人生就完了,你比別人少生個兒子你的人生就輸了。人生難道是比出來的么?是比這些?結婚生子就人生圓滿,就是人生大贏家?原諒我只能用文字發泄。。。
我知道他們是替我著急,這才是最讓人煩惱的。他們一片好意,我總不能跟他們急眼,但是一次一次的,難免煩躁。說的多了,好像我錯了,好像我確實大逆不道一樣,怎么也理直氣壯不起來,心虛的很。
我對相親也從嚴辭拒絕到慢慢接受。
昨天我妗子的女兒,說要給我介紹個跟她關系特別好的姐妹給我認識。我說當然可以,然后我妗子就說,那你得準備見面禮,人家要同意就會收下,這事就定下了。(一般我們這見面禮就是6600或者8600之類的吉祥數字)
我很納悶,也很惱怒。為什么才見第一次就可以說同意或不同意,為什么女方收下見面禮可以說同意而沒人問我的意見?萬一我不同意呢?我妗子說,這就是家里的規矩。
同樣的,還有個親戚給我介紹了一個在外打工的,我倆沒見過,就是留了電話,加了微信,時常聊聊。就因為這,介紹人急眼了,三天兩頭問我媽,問我聊的怎樣,說女方家里急著定下來!哦天吶,我們才聊一個月不到,就又是定定定的,催的我心煩想摔桌子。我也知道那女孩肯定不是這樣想的,但是已經影響了我的心態,激起了我的逆反心理,我反而不怎么跟女孩聊了。
相親是個找對象很好的途徑,可正常流程不就是先認識,然后慢慢了解,建立好感,最后定日子結婚什么的不都是水到渠成么?
飯未熟就要吃,果還生便想摘,會有好結果么?
急可以理解,可結婚不是買賣,不是一錘子就能定的。給你敲錘子的人,不會為你以后的人生負責,無論什么決定,影響的都是自己。
我要為自己負責,也是為那個她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