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 工作兩年 從月光到負債再到存款三萬
其實存款三萬不是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沒什么值得一提的。
不過,從月光變為負債可能是眨眨眼睛,動動手指這么簡單的動作。而糾正這些簡單的事情,通過一點點積累,從無到有,再到存款三萬,對我來說確實不容易。
下面,我就講一講,一個月光負債狗,是怎么存下了三萬“巨款”的故事吧。
第一步,盤點資產和負債
曾經的我,每天花多少,不知道;每個賬戶剩多少,不知道;信用卡花唄唯品花分了多少期,欠了多少錢,也不知道。
總之,買買買全靠借,發工資全都還。
萬一哪個月工資晚發幾天,就像那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手機信息每發出一聲“叮”都感覺救世主在召喚,但遲到的工資,卻變成了最永久的期盼。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道自己的資產和負債情況,是理財的第一步,也是讓自己擺脫囧境的關鍵所在。
最簡單的盤點方式,就是列張表格,將自己各個資金賬戶,基金啊,股票啊,房子啊等等列出來,估算出自己的資產有多少。再用同樣的方式,把自己的貸款,信用卡,花唄,借唄統計一遍。
知道了自己的財務情況,你就能明白自己現在到底是家財萬貫還是資不抵債了。
之前的我一經盤點,本以為是個資深“月光族”,可萬萬沒想到,自己早就戴上了“負債一族”的光環。淚目。
第二步,養成記賬的習慣
既然知道了自己更上一層樓,順利晉升為了“負債一族”,那我也必須扭轉乾坤,改變現狀呀。
于是我做了一個決定,開始記賬,盤點自己每月的必要開支和不必要開支。
記賬在此向大家推薦一個我喜歡用的APP(圈子賬本)。我喜歡這個APP的一個很大原因是它可以同時記錄你各個賬戶的收支情況,就像你用微信付款,可以隨意選擇你綁定的銀行卡一樣,可以選擇你的支出是在哪個賬戶發生的,這一點對我很適用。當然,大家有更習慣的APP也可以選自己喜歡的。
記錄了一兩個月之后,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除了必要開支外,70%都是些不必要的開支。比如,我喜歡買一些不常用,只是一時興起的東西(像我用五百大洋買的折疊電子琴,根本不會彈琴,還買來當擺設,笑哭),大多數都擺著積灰。
我的小結論是,記賬,最重要的不是記賬這個動作,也不是一定要記得分角都準確,最關鍵的是,記賬之后,每個月的復盤總結,發現問題之所在,并想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第三步,規劃好每月預算,做好強制儲蓄和資金配置
通過記賬理出自己每月必須花費的預算后,我會將自己的每月收入做一個劃分。
我通常會將必要花銷這部分放在微信的零錢通里,可以靈活使用之外,也可以有一丟丟來自貨幣基金的收益,起碼提現費是有了。
除此之外我還會留出500元到1000元的彈性預算,將它們放在銀行活期儲蓄里以備不時之需,也可以在月底,給自己堅持存款的行為一點小獎勵,吃頓大餐,看個電影什么的。有正向激勵會讓自己更加有動力堅持下去。
不必要花銷的部分我會存在不同的賬戶,大致分為幾個資金池子:還債池(每月固定存入能夠囊括本月應還的信用卡花唄貸款等的錢,收入多一些的月份可以多存一些),備用金池(每月存500元+,積累到能夠滿足3至6個月的必要開支即可),目標池(為旅行等等的既定目標作準備,哪怕一月存300也行),保險池(規劃保險,給自己存一塊安全墊),金鵝池(長期投資)。
我的做法是一個池子滿了,有余力再囊括下一個池子。當然,如果你的收入足夠高能夠通通囊括的話,自然是最好的。
這里想要敲下小黑板,我通常能夠做到強制儲蓄還有兩個小訣竅。
第一,在工資短信響起后的第一秒,便開始資金大遷徙,讓各個池子的資金立刻眾神歸位。
第二,每一次用信用卡,花唄付款,就立刻將對應數額的款項從微信或者彈性預算賬戶轉入還款池,保證每月還款能力。
這樣,每次在我還想買買買的時候,看著自己囊中羞澀的微信余額,就只好笑笑不說話,倒杯涼水勸自己冷靜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這個理財小白的一個生活進階小故事,如果你覺得有用,那就動動你萌的手指給我一點鼓勵吧。
當然,如果還有更好的見解,希望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翊安說|,咱們“聊聊之后”,學習路上,道阻且長呀。
期待,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