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英民小學語文課例研討活動,在合堂教室舉行。全體語文教師參加了此項活動。
首先,李偉主任就此項活動的意義、交流內容做了簡單介紹。接著賈海姣、張玉紅、閆光華、趙利娜、趙啟納、王瑞麗六位代表利用ppT加文字的形式,分享了入學以來,大家共同研究的課型,研究的過程,現階段取得的成果。
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導入形式多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故事導入、兒歌導入等),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把拼音編入兒歌、手指操、利用手指魔變字母等方法識記拼音,對于拼音字母的書寫,他們也深入研究,把字母的形狀及在四線格中所占位置都編入了簡短的、瑯瑯上口的兒歌中,便于同學們的記憶。課堂檢測部分,這些可敬的老師們為可愛的孩子們設計了走謎宮、闖關、摘蘋果等游戲,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帶著滿滿的幸福走出課堂。
二、三、五年級的老師們探討的是導學案的優化及課堂流程:從課前預習,獨學、群學中問題的設計,如何群學,如何展示到達標檢測的設計與批改,及課堂中存在的困惑都做了詳細的闡述。比如第一課時的獨學部分中的個別問題學生能在課下解決的就不在獨學中出現,于是他們來了個課前預習,先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告知預習的任務是什么?然后做好課堂預習檢測。獨學中的個別問題根據學情在群學、展示環節適時略去。總之把課堂上不必要的環節剪去,努力做到精講精練。再比如五年級組的老師在設計第二課時進行了突破創新:導學案的設計除了精彩的導入之外,還在問題的設計上結合了練習冊、課后作業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當堂拓展的設計緊緊圍繞課標中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將課內知識巧好拓展到課外,為學生知識的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六年級的習作教研,研究的思路是:實踐——探討——再實踐——再探討。作文是語文課的半壁江山,也是老大難。投入習作教研的老師們從一節又一節的聽、評、研討中找出優化點,暫時總結出這樣的課堂流程:①導課②出示目標,出示習作方法③獨學合學寫作方法 ④群學表達,展示表達 ⑤學生寫片段⑥學生展示,教師點撥⑦課下完成習作。
最后我們圍繞本次活動的內容,談了自己的收獲與對不同課例的暢想。在交流中智慧的火花再次迸濺,課改的熱情再次被點燃。
本次活動給老師們搭建了學習、研討和提高的平臺,也為老師們在常態課中實現點點滴滴的突破提供了方向,經歷這一次實實在在的研討,英民小學將會迎來又一個明媚的課改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