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爸爸帶著放暑假的弟弟來深圳玩。
這是我們頭一次在離家千里之外的地方相見。
爸爸的頭發修剪得較短,卻仍舊能夠看到頭發尖上泛著的白光。棉質短袖下竟有凸起的小肚子——幾月未見,又胖了些。
我走在前面,帶他們出站買地鐵票。買票的窗口排著長隊,身邊的便利店的高音喇叭一直大聲叫著“有需要的乘客可以在此購買深圳通,無需排隊買票。”
我排在隊伍里,回頭望望站在便利店門口的爸爸,他有些疲倦的倚靠在柱子上,背卻依舊挺得很直,小肚子也因此微凸出來。身旁的弟弟高出爸爸半個頭,懶洋洋的環顧四周,嘴里笑著說些什么。
曾幾何時,我以為父親永遠是家里最高大健壯的,不知何時,迅速生長的弟弟已經輕輕松松超過了他。曾幾何時,我這個永遠跟在父親身后的跟屁蟲,也會帶著父親在這人來人往的地方穿梭,我突然有些惆悵——時光只解催人老。
周六起了一個大早,我想帶他們去看海。
啟程之前爸爸問我要去哪里,我簡短的答道“帶老二去海邊看看,都來了,看看去,雖然天氣有點熱,但是你們可以去游泳。”
爸爸心情也很好,一路上說起他在大連看到的海。當然是因為工作才跑去那么遠。說起大連那邊的海,有高高的垂直的懸崖,有熱烈的陽光,帶著腥味的海風,還提起那年帶回家沒有吃完的魷魚絲。但是唯獨沒有提起,在大連的時候,跟著工地爬高下地工作掙錢的艱難辛苦。
上了地鐵,爸爸仔細的問我,要在哪一站下,然后對照線路圖在心里默默數著距離目的站還有多遠,怕下錯了站臺,我給他指窗外的風景,看完他還不忘記回來瞅瞅線路圖,繼續數著站。
我輕車熟路帶他們去了海邊,帶他們換衣服下海,在海邊吹著海風舉著太陽傘等待他們。爸爸和弟弟在淺海一帶游著,海邊人有點多,大概是不太適應,沒過多久,就起身出海。
我說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去那邊的肯德基吧。順便吃些東西。
爸爸有些猶豫說道,算了吧,肯德基有些貴,在景區這種地方估計更貴。
為了勸他,我回答,我們也可以只去休息一下,不買東西。
“不買東西能行嗎?不會被趕出來嗎?”爸爸露出新的憂慮。
“不會的,肯德基的東西應該是這邊最便宜的吃東西的地方啦,我們就去那里吃,他跟外面的店是一個價,不會高很多的。”
聽到我這樣的解釋,爸爸才安心的隨我進去。
晚上,我們去市區吃火鍋,走過一路的高樓大廈,只聽爸爸在感嘆,這邊房子都好高,感覺像是走在天井里邊。我懂得這種感受,就像我剛來的那會兒一樣。
回到住處,爸爸硬是要塞錢給我,說我一個人在深圳生活辛苦,不愿意看我花那么多錢帶他們玩。我當然不會要,轉身就塞在他隨行的背包里。
看我決心不要錢,父親也就沒有再跟我爭執。
第二天送他們去車站,臨進站之際,爸爸輕攬過我的肩膀——這個動作已經是我們最親昵的動作了,俯身似低語的告訴我,給我的錢他夾在床邊的筆記本里,讓我回去收好,自己買點吃的用的。我忙打開背包要把錢還給他,他一把拉過我的背包,略帶慍怒的說道,我說拿著就拿著,你一個人在這邊,物價又那么高,我們來還讓你花費那么多,我給的錢不多,你肯定得收著!你在這邊要好好照顧自己。
不知為何,我鼻子尖酸酸的,有點想哭。直到他們進站,再也看不見背影,我還在進站口直愣愣的站了好一會兒,腦海里浮現的竟然是那數不清的送別的場景,我想起那些曾經的一幕幕。對比今日,又有所不同。往日那些離愁別緒,大多跟依賴有關,而今,卻不再是因為所依賴的人遠去,而是,你想照顧的人,與你漸行漸遠。
2.
我與父親經歷過很多次的分別。
比如小時候他外出工作,我望著他背著那個大的帆布包消失在小路的盡頭;比如送我上小學,他在背后看著我踱步進教室;比如高中時候每次去學校看我都會給我搬去一整箱的零食然后從教室的窗子外面消失;比如大學報到的那天,他扛著笨重的被褥帶我走過長長的綠茵大道送我到新宿舍后轉身趕回家的火車的時候……
這些分別的時刻,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以致于我在火車站沉湎于此站立良久。
那時候的我是一路跟在父親的身后的小孩。
他方向感很好,從來不會走錯。他的背影健壯而高大。他的步伐穩健有力,力量無窮。
走在他的身后,我從來不需要擔心受苦受累,總是有一種心安理得的安穩。
我記起更久遠的事情。
記憶模糊卻又真實,我記起父親單手托我站立在他的掌心,另一只手臂在身后不遠不近的護住我。記起父親帶我去看馬戲團表演,讓我騎坐在他的脖子上整個晚上,只為給我一個最好的視野。記起小學開學那天,父親隨著人群的推搡,捏著錢努力往繳費的窗口攛去的場景。記起無數次冬天坐他的摩托車,帶著頭盔裹得嚴實的我和前邊擋住風雨的父親。記起高三那年冬天,為幫我買一本復習資料騎著摩托車沿著街道一家一家詢問……
而今,站在父親身前的那一瞬,成長的質感清晰的躍然心間,有一種抽絲剝繭、破土而出的成就感。
我終于不再是一個依賴父母的孩子了,終于可以在這樣一個舉目無親的陌生城市安靜的生活,也終于,成為了父母的一個小依靠。
可是我又惆悵,時光總是催人老,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我可以不依賴他們,但是他們卻越來越離不開我了。
3.
終于明白,依賴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此消彼長。
我們對父母的依賴逐漸減少,直至獨立甚至脫離。而父母對于見千里之外的我們的依賴卻與日俱增。
就像爸爸說的,不在身邊的時候,一個未接來電可以讓他們擔心半天,他們會害怕意外,擔心你的安危。走在陌生的城市里,他們越來越離不開你的扶持與帶領,也越來越依賴你所做的一切,那些年帶領你走過無數陌生的路,為你擋風遮雨的他們,已經漸漸落后于時代,他們不會使用導航,不會用支付寶,不會網購,他們不會的太多,所以在新生的、陌生的環境里面,他們開始依賴于你。
當你終于可以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生活下去的時候,父母的心早已系在你的身上,無論天涯海角,無論你是否還依賴他們。他們甚至還是希望能夠為你做些什么,就像父親執意夾在我本子里面的錢,就像臨行前執意為我買的一串葡萄。內心里,他們還是希望像以前一樣,把最好的東西最真的情感給予我們。
漸漸的,你看到他們的弱小,看到他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被科技的洪流拋在背后,不會用導航不會打車不會美團的時候,你深深的震撼,曾經那個將自己護在身后的高大的人,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發色變白,不再高大壯碩,而你自己,終究也是長大,成為被依賴的人。
這種感覺是奇妙的,既讓人興奮又帶著些惆悵。
終于,我會站在父母身前,為他們擋風遮雨。終于,我有了后半生守護的人,這樣的滿足感,讓我瞬間長大。
所以,我確信,我是站在父親身前的那一瞬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