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哥哥之前提到美好生活是要靠自己用努力去換來的,幸福生活是用汗水換來的,有些東西是需要自己去抓住的,一旦錯過,就沒有后悔的余地了,但也不是說別人的生活就和我們沒有任何關系,我們也有可能影響到身邊的人,甚至影響他們的生活,但我們要給他們傳遞的是正能量,正確的是引導他們,讓他們遠離誤區,少走彎路。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世界,你會與周邊的人、事、物,都會發生聯系。亞馬遜叢林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就可能在別的國家刮起一陣颶風。一根掉了的馬釘會導致一個國家的滅亡。一窩螞蟻能讓千里之堤洪水滔滔。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遇見,看似微妙,看似陌生,但實際上也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世上沒有偶然的行為。我們都是聯系在一起的。你無法將一個生命和另一個生命分割開來,就像風和微風緊密相連一樣
十九世紀末的蘇格蘭,有一位心地善良、身處貧困的農夫弗萊明。一天,他正和他的妻子在農田里收拾農活時,奮力救起了一個墜入糞坑的小男孩。小男孩的父親是一位擁有華麗馬車、正在游賞鄉間風光的高雅紳士,紳士堅決要回報優厚禮金,農夫弗萊明堅持不受。紳士見到他有一位兒子,在多次懇切征求農夫的同意后,帶走了農夫的兒子—— 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若干年后,這位農夫的兒子一直讀到圣瑪麗醫學院畢業。最終成了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1928年,他首先發現,后與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德國生物學家錢恩一起在1941年發明了“青霉素”。而那個高雅的紳士就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掉進糞坑的孩子,就是后來成為英國著名政治家,二戰時期的盟軍領袖,首相丘吉爾爵士。
更巧的是:已經擔任首相的丘吉爾爵士出訪非洲時,罹患肺炎——當時的不治之癥,生命垂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從英國趕到非洲,用自己剛剛發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爾的病。
誰能知道呢?一個小小的善行,就能改變一個人,甚至是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給人一個微笑,或許,也能贈人一份舒心;給別人一聲鼓勵,或許,也能送人一份信心;給人力所能及的幫助,或許,就從此改變一個人命運。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給予別人的同時,可能,你收獲的不僅僅是舒心、信心,或許,也是自己格局的轉變,生命層次的提高,有些時候,也說不定能扭轉天地乾坤,收獲生命的美好、成功。
經營自己的生活,對待別人的生活,需要善做根基。對待自己的生活需要善,那是珍惜自己,讓自己每天過得舒心;對待自己的家人需要善,用自己的笑容去感染家人,家庭則其樂融融,父慈子孝,和睦幸福。對待朋友需要善,用自己的樂觀去影響朋友,用自己的善行去幫助朋友,則收獲友誼,收獲幫助。
別人的生活與我們無關,是不盲目效仿別人的生活,是不無故妒忌別人的生活,是不打擾仇恨別人的生活。別人的生活與我們有關,是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并帶著一顆善意的心,去成全別人的生活,去祝福別人別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