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為一名海飄,和大多數人一樣,每天行走在單位、家以及兩者之間的路上。工作的時候忙碌而充實,回家淡定而孤單,而兩者之間的旅程卻是那么的漫長。
? ? ? 每天的清晨,我和無數的人一樣,追趕著擁擠的公交和地鐵,無論是地鐵或者公交,我都習慣于坐在邊角的位置,我不知道這是因為一種潛意識還是本能,能夠更好的偽裝自己和觀察他人,就好像卞之琳在《斷章》中提到的一樣“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而每天觀看這這群忙忙碌碌的人,上演著不一樣的情景,很多時候,我仿佛看不清了,我會覺得我看到的是無數個我,無數個在我面前表現出不同人物形態和性格的我,我開始迷戀這樣的感覺,時不時的會嘴角露出微微的笑容,我知道,那一刻,我很幸福快樂。
? ? 曾經看到一張圖片,上面寫著一句話,“你為什么來上海,難道只是為了黯然離場?”。我想每一個海飄都不愿意這樣,每一個海飄都會經常這樣的問自己,我為什么來上海,答案應該都不會是只為了黯然離場。每一個海飄都懷揣著夢想,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上海,都在為了自己的未來奮斗,不愿意自己是逃離上海的那一個,但是上海的競爭是殘酷的,壓力是巨大的,但也是公正的(我這里沒有說公平,我一直認為這個社會存在著不公平,但是社會所做到的是對每一個人公正),你付出了多少,上海這樣的地方就還給你多少,也許有一天你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離開了上海,那只說明你不適合上海這樣的環境,你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也告訴了上海,我曾經也為他瘋狂努力過,但是真的不合適;如果有一天你在上海落下了根,你也要告訴自己,這些都是你應得的,你為了這一天付出了多少,只有你自己知道。當然,離開的留下的,不能說明人的優劣,只是每個人對自己的追求是不一樣的,人生短短幾十年,怎么樣的去度過,只要無悔,都是值得的。
? ? ?我是一個比較戀家的人,所以我盡量讓自己不要回家,因為每次回家都不想再來上海飄著。可是我還是很想家,很想家里對自己日夜牽掛的父母,算一算自己已經背井離鄉10多年了,每一次父母都要送我到火車站,到汽車站,看著我進站上車,他們才會回去,很多次我都告訴他們“回去吧,我都這么大的人了,不用送,又不是第一次坐車”,他們都會微笑著告訴我“反正我也沒事,送一送嘛”。其實我心里都知道,他們也舍不得我,他們對我的愛是那么的深沉。每次回家我都會和父母徹夜交談,什么都說,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能聊很久,我知道他們不是真的計較那些事情,而是他們不懂我在外面做什么,他們怕沒話和我說,他們覺得自己見我的時間太少了。所以我今年做了覺得,如果可以,我希望能把他們接過來,這樣雖然我會經常覺得他們啰嗦,但是我很想他們的時候可以見見他們,他們想我的時候不用只是給我來電話說幾句。我愛他們正如他們愛我。
? ? 故鄉這個詞出現很多次在我的腦海里,現在社會的發展速度,讓故鄉變成了不在是遙遠,卻更加遙遠。飛機、高鐵基本上能夠在幾個小時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但是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你沒有時間或者是懶的去,故鄉這個詞仿佛就越來越沒有任何價值感。我曾經在很多次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思考這個問題,故鄉和家不一樣,父母、愛人在哪,哪里就是家,而故鄉是一種鄉音,一種鄉俗,在時不念,離時卻時時縈繞心頭的地方。異鄉的漂泊讓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你自己想一想,也許故鄉的泥濘小路就是你心靈的港灣。
? ?很久沒有寫什么了,今天下班,我坐在公司樓下的亭子里,同事見到我,問,你在等誰呢?我笑著回答他,我在等我自己。是啊,我覺得我的身體和我的精神出現了分離,我跟不上自己的節奏,我需要停下來等一等自己,你們是否也需要在疲憊的時候停下來,等一等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