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印度電影最吸引我的當屬里面充滿民族特色的舞蹈。《三傻大鬧寶萊塢》讓我認識了阿米爾汗,覺得他主演的片子足以秒殺很多歐美大片。這次,為了使《摔跤吧爸爸》里面的人物形象更飽滿,這位52歲的國寶大叔幾個月內實現了體重達幾十斤的激增和銳減,但憑這一點,其毅力和職業操守就超越了大多數演員。
一部以真實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為何能如此打動人心,他帶給給我們的教育啟示是什么呢?
一流的父母是榜樣,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一個父親為了實現自己的世界冠軍夢,義無反顧,堅定的近乎偏執,最終讓自己的兩個女兒都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的這種堅定無疑給了女兒們榜樣的力量。
我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形形色色的學生和家長接觸了不少。我曾說過,一個不成器的男孩背后必然有一個混蛋或者軟弱的父親。一位挺有方法的教師曾跟我講過這樣的事情,一個男生出狀況了,他對那學生說,咱們請你爸過來聊聊你的近況吧。那男生噗嗤一笑,我爸哪有空搭理你,他外面四個女人要周旋,我都難得見到他。這樣負能量且在兒子面前毫不避諱的父親怎么可能會有話語權?怎么可能讓兒子以看一個父親的崇敬眼神去看他。
還有一種情況似乎更普遍,那就是父母似乎成了唯唯諾諾的保姆。一個長到十幾歲都不會照顧自己生活的孩子走到社會會有多大的適應力?我接觸過不少學歷挺好的人,但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除了自己專業領域方面的知識,其他懂得很少,而專業領域能談的有時候也僅限于其中的幾本教材,有點類似于少兒音樂的考級,除了會熟練演奏出考試指定曲目,大多數的曲子基本都疏于訓練。
?于是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我們便會培養出很多連必要的生活技能都相對缺失的所謂‘’成績精英‘’,他們其中的很多人不懂感恩,不會生活,父母成了可以吆三喝四的對象,很精明的利己,缺乏博大的胸懷和廣博的知識,除了追求物質利益和沽名釣譽,節操幾乎成了奢侈品。
心理學上有一個挺出名的理論叫多元智能理論,美國人加德納提出來的,其核心要素就是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一個人不可能哪方面都很好,要能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教育,其實就是咱們的孔丘先生早就提出的因材施教,我估計加德納同志一定研究過中國文化。電影里面的父親也是發現了女兒身上的摔跤天賦以后才果斷決定對她們進行近乎魔鬼般的訓練的。在男權社會的印度,他不顧冷嘲熱諷,勇于向世俗挑戰,因為他認定有天賦的女兒必然成功。
? ?但是我們的家長特別是一些年輕的父母是不會觀察或者說缺乏觀察能力的。他們希望孩子成為會說一口流利外語的外交家或者籃球明星或者圍棋高手或者小提琴演奏家等等等等,于是參加各種培訓,搞得家長和孩子都焦頭爛額、疲于奔命,大多數人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不了了之。
所以父母的第一要務是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在哪里,雖然有的興趣可能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是一定要知道一個人真正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以后,他會永遠不知疲倦的為之努力的,當你發現孩子樂此不疲的做某事時,這大抵就是他的興趣所致。
還有一點其實最關鍵,那就是堅定和自信。面對自以為是的國家隊教練、面對所謂權威的不屑甚至女兒的懷疑,來自遙遠鄉村的父親絲毫不怯場,他自信滿滿,堅定的為女兒量身定做適合她的訓練方式,他的專業技能和終身學習成就了他和女兒的成功。如果缺乏這種堅定和自信,缺乏他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吉塔是不可能拿到世界冠軍的金牌的。
他說:
‘’如果明天你贏了,并非自己獨享勝利,有幾百萬個像她們一樣的人跟你一起獲勝,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還是跟那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