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從圖書館回到宿舍已經很晚了。
收拾東西之后,我坐在桌子前,發呆,思考今天的文該寫些什么。學校的生活很平常,再加上這學期的課程又很多,白天上了一天的課,晚上又要看考教師資格證的書,我已經是精疲力盡了。
宿舍的環境很吵,舍友有的在看電視,有的在打電話,有的在聊天。我靜靜的坐著,大腦一片空白,沒有思路,沒有靈感,我只能拿出一支筆在本子上寫寫畫畫,卻始終寫不出來文。
“快看,班級群里的考試名單出來了”室友激動的喊道,所有的人都停了下來。
“在哪里,在哪里。”
“QQ群里。”
我也打開手機,看到班級前三名。之后就沒有了,正納悶,看到群里的公告,大意是說為了保護同學的隱私,自己的名次可以私聊詢問學習委員。
一時間,寢室沸騰了。大家都想知道名次,卻又害怕知道,既激動卻又害怕不理想,但內心又像有小東西在一直不停的撓你。看到大家的神態,我主動開口“要不,我幫你們的名次都問了吧。”
“好,但是考的不好,就不要告訴我了。”室友調侃道。
我點了頭,隨即給學習委員發了消息。不一會兒,所有的成績和名次都發給了我。我征得她們的同意后,才告知了所有人的成績和名次。
知道排名后,寢室再一次沸騰,與之前不同的是,更多的是抱怨聲。抱怨為什么花費了時間看書卻仍然考的不理想?抱怨為什么別人沒有看書卻考的出奇的好?為什么有人補考成績排名還在前面?
我沒有回答,也不知道在此時說些什么比較合適,只能選擇沉默不語。我的這次考試成績和名次還不錯,我從來都不是一個聰明的小孩,考試之前我幾乎都在看書,現代漢語看了很多遍,雖然也看得頭疼,但每天總會花上幾個小時去啃它,于是取得了88分的成績。
聽到舍友的抱怨,我能理解她們的心情,明明已經付出了時間和努力還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繼而質疑努力的意義,然后就會覺得其實看不看書都一樣,反正都考的不好。
我曾經也是這樣,覺得我也已經努力了,可是為什么還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結果?
后來,好友告訴我說:“如果上天會辜負一個努力的人,那么他一定不會辜負一個一直不停努力的人。如果你沒有得到最好的結果,說明你努力就還是不夠。”
也許,是我們真的沒有夠努力,所以才會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今天早上去上課的路上,另一個室友還在我面前抱怨,大意是說以后考試再也不去看書了。我說,“那也許你下次連這個名次都拿不到了。”她很吃驚的看著我,我對她笑了笑,轉而走開了。
我們常常覺得努力了,就一定要得到一個不錯的結果,如果沒有,就開始質疑努力,質疑人生,繼而自我放棄。我們把失敗的原因都歸結于外部環境,我們從來都不會去認真思考,失敗的原因會不會是因為自己努力的不夠,是不是方式不正確。
總之,成功的時候,都是歸結于自己的努力付出。失敗了,都是努力的品質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外部環境的影響。
想起和室友一起復習考試的時候,那個室友每次來的比我們晚,看不了一會書,就開始搗鼓手機,刷刷微博,看看電視,一天的時間就那樣沒有了。她來了圖書館,可是卻沒有哪一天是專注的復習和看書,不是說你來到學習的地方,就證明你正在學習和正在努力啊。
你所謂的努力,就真的只是看起來努力的樣子罷了。所以考不好,才是正常的吧。
昨晚我沒有能及時交作業,給無戒老師發了微信。
她回我“不要忘記初心。”
看到回復的那一刻,我很愧疚。可能是昨晚聽多了抱怨,讓我的生活都開始變得不太正常,我才發現,我都快要忘記當初為什么提筆寫文了。
“一件事情到最后都會有一個不錯的結果,如果沒有,說明就還沒有到最后。”
如果一件事情最終沒有能成為你希望的樣子,說明你的努力都是不夠的。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們都不會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的樣子,而是義無反顧的努力。我想,結果一定不會太差。
無戒二期訓練營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