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第二部國是縱橫,詳細講述了蘇秦和張儀的合縱連橫過程。蘇秦真正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嘔心瀝血的偉大人物。可是世人對他的偉大事業確有很多偏見。
電視劇又在原著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動。本來很有興趣再看一遍電視劇的,可是它又開始張冠李戴,讓我零亂,不看了。
對比《史記·蘇秦列傳》講述的蘇秦的故事,孫皓暉的《大秦帝國》還是忠實于司馬遷的記載。司馬遷也認為,蘇秦是一個被誤解的人物,也為蘇秦鳴冤。
蘇秦以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六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獲得六國國君的支持,官拜六國相印。同時游說六國抓緊時間加緊國內變法。蘇秦游說六國的路線是由北向南,史稱合縱。同時又推薦他的同學張儀到秦國去。秦國聽說蘇秦搞了個六國聯盟也慌了,張儀一來馬上采納他的主張,拜張儀為相。蘇秦和張儀非常明白六國合縱的弱點就是國君在新舊實施中搖擺不定。張儀就是找到各個國家的舊勢力,各個瓦解六國聯盟。張儀的瓦解六線是由西向的,史稱連橫。奈何六個國家的國君都不是強硬的支持變法,而舊勢力實在強大,國君一而在,再而三的在六國合縱與秦國連橫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喪失變法時機。蘇秦最后也被舊勢力暗殺身亡。
蘇秦是明知世事如此,他本來就看好秦國,奈何秦國國君不接受他的建議,他明知六國無法抵抗秦國的強大,他也要掙扎一下,盡自己的人事而聽天命。他還給自己找來了一個競爭對手。雖然最后失敗了,但他畢竟還是為六國爭取了20年的踹息機會,阻止了秦國強大的步伐。
蘇秦的名聲不好,是世人以為他最后失敗了,所以他所做的事情也被認為是失敗的。所謂成者王侯,敗者寇。世人淺薄的以為蘇秦只是耍嘴皮子功夫,說他誤國。真是冤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