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過了兩三歲,媽媽們才剛剛從奶粉、尿布中解脫出來,關注的重心就從吃喝拉撒轉到孩子的教育上來。
現在家有幼童的家長們見面互問,“你家報了幾個興趣班”,就像之前見面打招呼問“吃飯了嗎”一樣正常。這也從側面證明如今差不多每個孩子都報有名目繁多的班,到了周末不是在興趣班上課、就是在去興趣班的路上,以至于不給自家孩子報上幾個興趣班遇上人問,自己都不好意思回答。
音樂啟蒙、舞蹈啟蒙、各種樂器包括西洋樂和民樂、中國舞、芭蕾舞各種舞蹈,兒童創意畫、國畫、素描,樂高、機器人編程,朗誦、小主持人,各種球類及運動項目,聽商家機構宣傳,哪個都是開發智力、刺激大腦發育的,哪一個也需要從小培養、打下童子功。所以家長們就難以取舍了、一個孩子報有七八個興趣班甚至更多也很正常。
但問題是,興趣班報上名就等于學到相關知識技能了嗎?據我觀察,真未必。
孩子小、容易生病,影響上課。孩子年紀小抵抗力低,時常生病,這是不可抗力,總不能帶病上課吧。據我了解,一般的公立機構你自己的原因不去上課,老師是不會給補課的。我家娃上中班時,因放學早無人接,我索性周一至周五給孩子分別報了不同的興趣班。沒想到的是,孩子班上岀了一例手足囗病導致她們班所有的孩子與全園隔離,不能去上興趣班了,一停就是一個月。好不容易解禁了,她們班后來又岀現一例,興趣班又上不成了。如此折騰那一學期興趣班的效果可想而知。
節假日岀去旅游不得不停課。有些培訓機構節假日是不停課的,家長就會糾結兩難。好不容易盼來個法定節假日,也計劃好了行程,就因為興趣班有課,是岀去玩還是上課?多數家庭選擇棄興趣班去旅行。
上了幾次課后孩子或家長不喜歡,干脆不上了。有些興趣班是家長幫孩子選的,孩子不感興趣、不喜歡,上過幾次課后死活不去上課了。家長也不好強扭,機構好說話的能退費,不好說話的,剩下的課時只好白白浪費。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有些是家長感覺不好、學不到東西,索性不去上課了。
興趣班太多課后消化不了。像樂器、舞蹈這樣的興趣班,三分靠上課七分靠練,最好是每天留岀練習的時間。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周上太多的課程,每天放學后想每一門都練練根本顧不過來。有些孩子已經上了小學,課業任務重根本沒時間練習,僅靠每周一個多小時的課堂時間,勢必下次上課時已經忘記上次學的內容了。
其實,興趣班并不是孩子成長的必經環節,更不應該占據孩子們全部的空閑時間。周末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植物園、動物園、海洋館、博物館、美術館,去認識了解感知大自然。大城市資源豐富,可帶孩子去的地方太多了,門票還便宜。
興趣班和孩子的優秀與否也沒有必然聯系。身邊有個朋友,孩子現在小學三年級,除了學樂器外幾乎沒有報什么興趣班。到了周末一家人或是市內公園或是郊游,騎車、爬山,既呼吸了新鮮空氣,還鍛煉了體能。小長假則提前規劃國內、境外游,孩子不僅不比那些上了很多興趣班的孩子差,相反各方面能力還很強。
當然,對興趣班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該報的還是要報,如果你不想交的學費打水漂,如果你想物有所值,還是注意以下幾點吧。
一是報名前慎重選擇。
報名前多帶孩子體驗,一次報名繳費盡量選擇課時少的,孩子喜歡的話下期再續費,給自己留點余地。報什么報幾個應該根據自家經濟情況、機構的遠近、孩子的興趣特點而定、切勿盲目跟風。
培訓機構的定價模式是,一次性交的學費越多、折算下來的單價越便宜,以此忽悠你多交學費。這種預付費形式問題太多了,不乏攜款潛逃、關門大吉的,苦了一眾消費者。像今年9月份一夜間突然關門的星空琴行,有些消費者數萬的學費打了水漂。給孩子選擇機構時,我們一定得有定力。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
二是多和任課老師溝通,了解上課內容和孩子的學習情況。
有些任課老師比較負責,會把當天課上學習的內容發到班級群里,家長一目了然。有些老師帶的班級多,或許一時沒顧上,就需要家長主動聯系老師,問問所學內容和課后作業。總之是老師的學生很多,而你作為家長只有一個孩子,肯定凡事要靠父母多上心、凡事要主動。
三是課下的復習太重要了。
興趣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孩子有沒有課下練習。同樣是學鋼琴,每天練一個小時的孩子四節課學完小湯1,我們每天練半小時用了八節課學完,而有的孩子除了上課之外一周就練一次琴,用了大半年時間才學完。
四是要上課的不止是孩子。
家長的心態要淡定,有空多看幾本育兒書武裝下頭腦,這樣就不會焦慮、不會被商家、機構忽悠,不會被周圍環境所裹挾,不會因為沒上或少上了幾個興趣班就擔心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當身邊95%以上的孩子上了一個或兩個英語培訓班時,你如果讀過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松聽出英語力》、蓋兆泉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這些書籍,自然不會恐慌,孩子繼續走原版閱讀之路就好。
如果你讀過《康媽學堂》一書,可能就不再糾結學區房,縱然不能百分百治愈你的焦慮,至少會緩解一些癥狀。康康在家自學就能考上美國高中,我們何苦為難自己,超出能力范圍追名校、名師?
如果你讀過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會明白上再多的興趣班都不如從小培養起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尹老師把它喻為"魔杖”,孩子一旦被點上,會激發無盡的潛能。
涵好有你,坐標北京,文科碩士,五歲寶媽,關注英語啟蒙、兒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