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立秋莊稼熟,早涼午似蒸。農(nóng)夫收割忙,棉桃似燈籠。立秋,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時間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立秋至,涼風起,一葉梧桐應時落地,一聲“秋來了”,驚動了世間萬物。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即便暑氣未消,秋,都會如約而至,像無形的手將“秋”碑“立”于天地。就等著蛩聲漸起,寒蟬低唱;坐著看云卷云舒,天高氣爽。有詩云: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立秋至,涼風起,讓苦夏已久的人們長舒了一口氣。立秋的熱斷了根,已是強弩之末。詩人齊己在酷夏中抬起頭:“苦熱恨無行腳處,微涼喜到立秋時”。立秋,分秒之間,涼爽之氣充塞天地。風吹一片葉,在天地間寫了一個大大的秋。清晨醒來,于微寒之際往窗外的植物一瞅,葉子上掛滿晶瑩的露珠;樹上寒蟬振動雙翅,聲聲嘶啞叫著秋涼。立秋,也是一年中最富有詩情的時刻。酷暑已盡,人人喜涼;未及深秋,不必生悲;綠意將褪未褪,草木將黃未黃,伴著明亮而不毒辣的陽光,品嘗最宜人的自然。

我國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豆雨初晴浣溽埃,報涼梧葉墮階苔。一聲新雁南樓外,早送西風信息來。立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偏北風的頻率迅速增多,夏秋之際,北風刮來,涼爽宜人。白居易有詩說:裊裊檐樹動,好風西南來。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飖開。披襟有余涼,拂簟無纖塵。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陰催。雖說我們現(xiàn)在球天后一般都是西北風,但在局域小氣候下,風動幡動。在古代,涼風為八風之一。《說文風十三篇下部首》: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此起于震。八風應節(jié)而至,即四立二至二分,風向變。按照風生于震,為四十五日一變風向,立秋,涼風至。

二候白露降。氣溫的下降水汽凝結(jié),便成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立秋時節(jié),白露初降,到了白露節(jié)氣,“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秋江清,秋月白。登高雙眼空,獨步乾坤窄。只手未曾舉,黃菊已盈握。”這是一首禪詩。古人將物象歸為五行,秋為金,金為白,與秋有關的物候常以白屬。素、霜與白相近之意也常出現(xiàn)。

三候寒蟬鳴。“秋風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cè)。”寒蟬為秋后之蟬。立秋之后還能聽到寒蟬凄惻,但到了白露,基本上就聽不到蟬鳴,即使偶爾有,也都衰弱無力,像是將死之人的哀告。在古典詩詞中,寒蟬成為秋后的獨特意象,烘托一種凄涼氛圍。魏晉名家陸機寫詩曰:“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踟躕感節(jié)物,我行永已久。”而郎士元更是賦予了寒蟬一種特殊意象,歸鄉(xiāng)。“穆陵關上秋云起,安陸城邊遠行子。薄暮寒蟬三兩聲,回頭故鄉(xiāng)千萬里。”

這時節(jié),草木漸黃,秋意更濃,涼風習習,寒蟬啾啾,夏蟬漸漸隱去,取而代之的是秋蟬的高聲鳴叫,可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即是鳴唱,聲音也十分悲涼。那槐花的馥郁馨香早已不復存在,偶爾飄來的田間稻香給了人們些許安慰。宋朝劉翰在《立秋》中寫:“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小烏鴉的鳴叫不已,待乳鴉聲散去時,只有玉屏風空虛寂寞地立著。突然之間起風了,頓覺枕邊清新涼爽,就像有人在床邊用絹帛團扇在旁,睡眼惺忪下,朦朦朧朧地聽見外面秋風蕭瑟,可是醒來去找一無所獲,只見滿院落滿的梧桐葉,沐浴在朗朗月光中,秋已經(jīng)如此之近了。詩人眼中的秋是如此凄美,但天氣變化往往更加反常,節(jié)氣的立秋,只是預示著秋天將要開始,但熱氣的消散,氣溫的降低,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淀,才可見效。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那是不可能同時進入秋季的。立秋首先帶來的是天氣變化,諺語有曰“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通常人們通過兩種方法來判斷當年立秋的早晚,一種是以農(nóng)歷日期來判斷,立秋在農(nóng)歷六月為早,七月為晚。另一種已經(jīng)在當今科學計算下,已經(jīng)不甚合理,主要還是第一種。這作為人們對于時間的認識,有很大的作用。

立秋時節(jié),我國東北地區(qū)是一片令人喜悅的豐收景象,風吹麥浪,引人遐想。而在全中國的田野里,那就一副渾然天成的油畫,色彩斑斕,紅彤彤的高粱像一片高高懸掛的紅燈籠,金燦燦的谷子在微風中搖晃著腦袋,棉桃宛若飄滿雪花的冬日,空氣彌漫著各種果香,人們在此時是最開心的時刻,辛勤勞作一年的豐碩成果終于可以收割了。因此,秋季大忙從此時也就開始了,整日在家忙著織布繡花的大閨女們,此時也要拋下手中的活,去田野里幫忙割,打,收,藏。

在甲骨文里,秋字是象形文字,形狀像蟋蟀,意思是秋蟲鳴叫,禾谷成熟。青蛙叫,大雨到,蟋蟀叫,立秋到。立秋一過,天氣轉(zhuǎn)涼,正是一年中不冷不熱的時節(jié),而此時正值秋收,糧食充足,馬匹也養(yǎng)的膘肥體壯,更重要的是,收割播種都將結(jié)束,即將進入農(nóng)閑階段。于是,在古代,立秋之日,皇帝會率文武百官到城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將開始招兵買馬,操練軍士,以防患于未然。這場面辛棄疾用他精細的筆墨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這一場面,“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戰(zhàn)鼓之聲震寰宇,贏得生前身后名。皇帝此時祈禱國富民強,文治武略,蒸蒸日上。

北國的秋最好,銀杏漸黃,黃櫨滿樹葉片的紅,天空真正的萬里無云,大草原上的縱馬馳騁,玉米地里溫言細語,山谷間的隨意漫步,順手拾起一片掉落的葉子,秋后邂逅的第一片樹葉,當做書簽可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可不僅僅只是蕭瑟之景,南國的秋來得緩慢,需要細心體會:二十四橋的明月夜,讓人身心清涼;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最好不期而遇;各處的殘荷,雨聲里意境尤佳。

同樣,觀景的同時,人們對吃也是意猶未盡。他們用特有的飲食來迎接即將到來的物資最為富庶豐盈的季節(jié),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補充點營養(yǎng),為減肥增加動力,補償夏日的損失。而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人們會吃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蒸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古人們評判身體健康的標準那是非常簡單的,趙飛燕,林黛玉那樣的,吃的不好吧,瘦了必須要補,胖了沒事,健康,再吃,當你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胃口出奇的好,這就是養(yǎng)生。這一時節(jié)最令人嘴饞的莫過于紅燒肉了,口感肥而不膩,軟濡香甜,是老小咸宜的食物,而做法也不是很難。將肉切成麻將大小的方塊,放到鍋里煮5分鐘后將肉取出,用涼水沖凈盛盤待用。將鍋洗凈置小火上,鍋里放少許底油,隨后在油里加20克白砂糖,并用勺子快速攪拌。待糖化開變紅冒泡,再放50克水,攪勻后把汁盛入碗中待用。鍋里放油100克,待油燒至8成熱,倒入肉塊。同時放大蔥50克,生姜片30克,與肉塊攪拌翻炒。一分鐘后,將汁分次滴入鍋中染色。當肉塊變成金黃,再加水沒過肉塊。隨后加適量精鹽與紅糖,紅糖不宜過多,有點甜味即可。最后再放5粒八角,一段桂皮,用小火煮。當肉塊變軟,一盤香噴噴的紅燒肉便大功告成了。紅燒肉是熱菜菜譜之一,以五花肉為制作主料,紅燒肉的烹飪技巧以砂鍋為主,口味屬于甜味。充分體現(xiàn)了本,菜“濃油赤醬”的特點。有的人喜歡吃瘦肉因為瘦肉有嚼勁,有的人喜歡吃肥肉因為肥肉香,有的人覺得瘦肉偏硬,難以嚼爛,有的人覺得肥肉膩,難以下咽,可惟獨紅燒肉這道菜,肉是五花三層,經(jīng)過制作之后,香甜松軟,入口即化,滋味妙不可言。

杜牧在詩《秋夕》云: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立秋時節(jié),晝夜溫差大,白天酷熱,夜涼如水,適逢七夕,人們在夜色中乘涼,看天上的牛郎織女星相遇空氣中沒有了白天的燥熱,溫良夜色下,彌漫著溫馨浪漫的氣氛,這是這個時節(jié)最為溫情的時刻。織女是七月之星,在男耕女織的那個年代,想要去追尋一段屬于自己的愛情,那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只能寄托于神話,表達自己的美好夙愿,而這個節(jié)日,也成了中國的情人節(jié)。七夕的愛情文化蘊藏是民俗文化中的瑰寶,這種愛情文化,是華夏獨有,是先民對于愛情的感悟和體驗,是華夏文化特有的情懷。將中國人天長地久的愛情發(fā)揮的如此唯美,如此浪漫。相比之下,紅玫瑰與巧克力美則美已,外來傳入,卻無靈魂可言,便覺其俗矣。年年的七夕,年年的相聚,把千年的浪漫撒向人間,將永恒的甜蜜涂滿天宇。天地合一,鳥獸同樂,還是大地、山川、河流為你們歌唱為你們祝福。中國的情人節(jié),升得那么高,走得那么遠,愛得那么癡迷,敢問天下,有哪一個人種的愛情能像中國人這樣具有絕世的詩情與畫意?在浩如煙海的民間傳說故事中,要以牛郎織女鵲橋會的傳說最切近人們的生活,最富有魅力,最牽動人心了。它從三千年前一對銀河兩岸星座的閃閃微光,發(fā)展到一對夫妻悲歡離合的神話,并經(jīng)世代補充完善,成為最美麗的傳說,以致幅射到生產(chǎn)民俗、倫理道德和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教導我們懂得為什么說愛情是永恒的主題及其現(xiàn)實意義。

秋前秋后一場雨,白露前后一場風。立秋后降溫往往是由于下雨,一場秋雨一場寒。俗語道:立了秋,把扇丟。從傳統(tǒng)養(yǎng)生的觀點來看,秋三月是草木漸漸枯萎的季節(jié),人們應當早臥早起,適應天地變化。《黃帝內(nèi)經(jīng)》也說:“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聞雞起舞是最符合秋天作息的,立秋時節(jié),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qū),也會出現(xiàn)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現(xiàn)象,但此時,衣服不宜穿太多,以免影響身體機能,對氣候變化缺少抵抗力,適應能力下降,會導致病變發(fā)生。秋風秋雨愁煞人,寒窗獨坐心如搗。秋季草木凋謝,萬木凋零,隨處可見的蕭瑟凄涼景象加上綿綿秋雨的陰冷天氣,很容易讓人觸景生情,心生悲涼憂郁之感。《楚辭·九辯》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唐代杜甫在《登高》中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秋字下加心即是愁,從古至今,秋天一直擔負著抒發(fā)愁思的場景,秋風,秋雨,枯藤,老樹,昏鴉,梧桐,寒蟬等意象,讓人莫名生出一種悲涼。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悲傷情緒還是應該加以遏制的,秋高氣爽,心情舒暢,走到戶外,生活不僅僅有小蝦米,還有詩和遠方,用欣賞的眼光來看風景,用花草來調(diào)理心情,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是養(yǎng)生的良方。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362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77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48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52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00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44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44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08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9,652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85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1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11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98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0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37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3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70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立秋 (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概述 立秋,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
    皇氏三墳閱讀 932評論 0 5
  • 貌美如你 細琢如我
    囍魚閱讀 98評論 0 0
  • 我時常感嘆生命奇妙與因緣際會,并不是說我多矯情,而是生活本該如此。by小琦 每每到了夏日,我便總能想起泰戈爾的“生...
    江小琦閱讀 997評論 0 1
  • 我們的青春在這里一起度過 ------記載被歲月偷走的這六年 這里,曾經(jīng)人影綽綽,熟悉的每一位年輕人,他們從開始為...
    高學海閱讀 374評論 0 0
  • 大四很閑,挑了一周逃課回家,回家也沒什么事,就閑著。白天翻出高中時候的破睡衣在屋里晃蕩,傍晚癱在沙發(fā)上,一只眼睛看...
    依然桃子閱讀 45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