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加上今天一天基本上把借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閱讀完了,感慨很多,也認識到了自己在班上的很多做法是不妥的。比如前幾天突然抓住大部分同學不訂正自己的作業本的人,懲罰他們抄錯的生字詞抄二十遍,有些不認真、粗心的同學查下來可能要抄100多遍,我還感覺自己很有成就,因為我好像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去懲罰不主動訂正的同學。再比如前段時間不寫作業的同學我就用鞭子敲他們的手指頭,有些學生受不了疼痛就哭了起來,其實到后來那位哭起來的同學第二天照樣是沒有寫作業。
這些做法沒有一個是在真正的關心學生,而是仗著自己是一位老師,借著為了學生能考出更好的成績而使用各種有悖于教育的手段,在孩子們面前示威、發泄情緒。
看完這本書之后才知道這些做法對學生的傷害有多大,且不說成績有沒有提高,寫作業有沒有更認真,我已經在摧殘孩子們對于學習、寫作業部分的熱情了,以及對于學校生活的熱愛。
對于孩子們早些時間常常在早自習掃包干區時偷懶玩耍,我曾規定他們如果8:10分(7:30進校)已經上早讀時間還沒回來,我就要求那一組的同學抄3篇課文,第二天早上交。雖然大部分同學都能及時交上來,對于這樣的要求我也覺得有所欠妥,因為我班上包干區有個廁所要掃,廁所水龍頭經常壞,又或者是下水管道經常被堵住,這使得孩子們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在掃廁所這一塊區域。
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火中送炭,解除了我對于不知道如何帶好這群熊孩子的困惑,明天去學校后,我需要慢慢的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是否是在向孩子們示威還是在關心愛護學生,為了孩子們的成長。
看完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對于很多的“教育事故”更加地敏感了,下午回家和媽媽去超市買菜,結賬時,前面是看到一個四五十歲的阿姨、兩個二十多歲的姑娘帶著一位年幼的女孩(這位小孩的媽媽是其中的一位姑娘),那時小女孩鬧著奶奶買糖吃,媽媽聽到后就很生氣地說正是因為她吃了太多糖,才不讓小女孩買糖吃。那時我看到她在發飆,有點下命令似地要求孩子不許吃糖。而后則聽到阿姨說,吃一顆糖怕什么,就帶著孩子買了糖。以前看到這種情況,我會覺得哪位阿姨在溺愛她的外孫女,而媽媽堅決不給她買糖才是對的。但今天,我看到的是一位姥姥對于外孫女的愛,是對于孩子的關心,而不是在孩子面前示威。不過,我覺得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會買糖給孩子,但是稍后還是要引導孩子讓她知道吃多了糖對于她的牙齒不好,并且也不利于她以后享受美食,不過交談時千萬不能帶有命令的情緒,也不要用大人世界里,吃多了糖對牙齒的不好,而用權威方式壓制孩子對于吃糖的一個欲望,而是要讓這個欲望保有生存的余地,但又不至于生長太過旺盛。
媽媽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吃糖”這么一件小事成為這個孩子日后眼中很稀缺的一件事,也會讓她對“吃糖”更加地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