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23黃巧嫻
《我一直一直朝前走》
小男孩的奶奶打電話叫他過去,現(xiàn)在,一個人,奶奶告訴他怎么走。(奶奶家肯定去過好多回,可都不是一個人去的!)
小男孩第一次單獨出門,他要穿過樹林去奶奶家。奶奶說了,“要一直一直朝前走。”男孩謹記奶奶的叮囑——沿著這條路,沿著鄉(xiāng)間小路,一直朝前走,最后到達奶奶家。
看到漂亮的花兒,摘下來送給奶奶;
一群蝴蝶飛過來,站著不動,等待蝴蝶飛走;
發(fā)現(xiàn)野果,嗯,好甜,給奶奶留一個;
遇到小溪,沒有發(fā)現(xiàn)不遠處的小橋,而是脫鞋走過去。(不經(jīng)讓我想起小馬過河的小故事!);
遇到小山坡,好高呀!不怕,慢慢爬上去就不高了;
終于看到房子了,是不是奶奶家呢?瞧瞧看看,路過了馬的家,小狗的家,蜜蜂的家,
最后到奶奶家咯!
奶奶家,果然就是一直朝前走啊!
這是一個充滿溫情、勇氣和探險的成長故事,故事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瑪格麗特?懷特?布朗的短篇小說。孩子對大自然那份天生的好奇心,是這個故事展開和講述的線索。善于描摹兒童畫家林明子,用她細膩的、充滿愛憐的筆觸,畫出了一個普普通通甚至有點膽怯的孩子、在一個普通的下午“獨自上路”的小事件,讀這本書,小讀者將跟隨小主人公的腳步,“一路上”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而對于成人讀者來說,則會情不自禁注視著書中小小的背影,一路替那孩子懸著心,“一直一直朝前走”。這是孩童又一個“第一次”的生活經(jīng)驗,每個孩子都或早或晚會經(jīng)歷。本書也從深層表達了孩子對“未知”的隱約恐懼,化解恐懼或許有很多種方式,林明子選擇了鼓勵和溫暖。……
在這本書中,跟隨他的腳步,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題外話:
眼看上課時間就要到了,可弟弟還沒吃飽,怎么辦呢?鼓勵哥哥自己去上課,帶上電話手表,讓他一直一直朝前走,到達上課地點。
那天回來后,找出《我一直一直朝前走》結(jié)合他的實踐。一起討論下為啥10分鐘的路程,他走了20分鐘,他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媽媽,我看了一會寄快遞的!”孩子總是會好奇,恭喜他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