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對行香子的幾首例詞進行細讀,覺得完全可以按照絕句的起承轉合進行布局,分析如下。?
行香子(宋·蘇軾)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結構分析:上片八句五平韻,下片八句三平韻。
1、上片起承轉合。前兩韻是起,交待時間、人物、地點,第三韻承,抒情議論。第四韻轉,回憶過去,第五韻是承第四韻而來,同時合了第三韻的“處處”。
2、過片處“尋常行處”緊承上片的尾韻而來,屬于順接。
3、下片起承轉合。首韻完成起承,前兩句起,寫處處題詩,后兩句承,說題的詩已沾滿灰塵。第二韻是轉,沒有繼續寫題詩,而是寫人。第三韻是合,承第二韻而來,借景抒情,同時合了“處處”、“尋常行處”,比上片的尾韻更加具體。
行香子(宋·蘇軾)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夸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密云龍。
斗贏一水,功敵千鍾。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結構分析:上片八句五平韻,下片八句四平韻。
1、上片起承轉結。前兩韻是起,第三韻承“歡意猶濃”而寫。第四韻是轉,沒有接著寫歡意,而是酒席結束后的事情,同時道出了“歡意猶濃”的原因。第五韻是承第四韻而來,同時上片收尾。
2、過片處順接,承上片收尾處的茶而來。
3、下片起承轉結。首韻是比試茶品,是下片的起。第二韻是喝茶后的感覺,是比試茶品的一個步驟,是承前韻而來。第三韻轉,不接著寫茶了。第四韻收尾,同時合上了“綺席終”,是真正的結束。
行香子(宋·晁補之)
前歲栽桃,今歲成蹊。更黃鸝、久住相知。微行清露,細履斜暉。對林中侶,閑中我,醉中誰。
何妨到老,常閑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顏難強,拙語多遲。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結構分析:上片八句四平韻,下片八句三平韻。
1、上片起承轉合。首韻起,交待時間、地點、事件。第二韻承,“久住”承了首韻的“前歲”、“今歲”,同時“知”,承了首韻的事件。第三韻是轉,跟前年今年無關,跟桃蹊也無關,環境描寫,跟文中主人公有關。第四韻是合,承第三韻而來,把主人公和桃蹊合在了一起。
2、過片處順接。承上片第四韻“閑”、“醉”而來。
3、下片起承轉合。首韻完成起承,前兩句是起,第三句承“閑”、“醉”。第二韻是轉,不寫閑”和“醉”,卻在寫老。第三韻是合,把“閑”、“醉”和老合在一起。
行香子?(宋·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結構分析:上片八句五平韻,下片八句五平韻。
1、上片起承轉合。前兩韻景物描寫,交待地點。第三韻是承,寫文中主人公的感受。第四韻是轉,沒有接著寫“豪興徜徉”,而是寫看到的景物。第五韻承第四韻,寫具體的景物。
2、過片處順接,接著上片寫景過度。
3、下片起承轉合。前兩韻景物描寫,起。第三韻接著寫景,承。第四韻不寫景,寫文中的主人公,轉。第五韻承第四韻,同時把文中的主人公和大好春光合在一起。
行香子(宋·韓玉)
一剪梅花,一見銷魂。況溪橋、雪里前村。香傳細蕊,春透靈根。更水清泠,云黯淡,月黃昏。
幽過溪蘭,清勝山礬。對東風、獨立無言。霜寒塞壘,風凈譙門。聽角聲悲,笛聲怨,恨難論。
結構分析:上片八句四平韻,下片八句五平韻。
1、上片起承轉合。首韻起,第二韻承“銷魂”。第三韻抓,沒有寫銷魂,而是對梅花進行正面描寫。第四韻合,承第三韻,同時合上前面的銷魂。
2、過片處順接,接著梅花特點而來。
3、下片起承轉合。前兩韻起。第三韻承,梅花有眾多優點,但是面對東風,卻無言。第四韻轉,沒有寫梅花,而是環境描寫。第五韻合,承第四韻悲涼的環境,同時合上前面的“獨立無言”。
行香子(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結構分析:上片八句五平韻,下片八句三平韻。
1、上片起承轉合。前兩韻起,環境描寫,表現人間愁。第三韻承,指出人間天上都愁。第四韻轉,不寫人間,也不點明愁。第五韻承第四韻,合第三韻,指出天上也愁。
2、過片處順接。“星橋鵲駕”承“浮槎”而來。
3、下片起承轉合。首韻完成起和承。前兩句起,第三句承,針對“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抒發感慨。第二韻轉,不寫離情別恨,卻寫牛郎織女。第三韻合,把牛郎織女與離情別恨合上,同時也合上了人間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