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又到年關,浮躁而驕狂的車流與人流在大街到處喧囂,到處都有采買年貨的人群,空氣中彌漫著張揚的俗氣,使人少了些許過年的喜慶心情。
? ? ? ? 任憑別人如何張羅,我總覺的躲個靜所,捧一本閑書,備一杯清茶,獨自逍遙是為樂事。
? ? ? ? 但大多數人似乎像忙碌的螞蟻,不停地搬運傷害腸胃的美食、名酒與飲料,甚至明明吃不了的雞鴨魚肉,任憑過完春節扔到拉圾桶也大手大腳地釆買。而過多的走圈套,或虛情假意的人際來往也在一幕幕上演,多少人都在煩而無奈地大把花錢,多少人為了張顯各自的社會角色,為了顯富擺闊,而肆意揮霍著社會資源與財富。
? ? ? ? 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又有幾人能恣意隨然,心甘情愿,為自身快樂,為表達真情實感而生活與忙碌?
? ? ? ? 回憶小時候的年關,回憶清貧而叫人心動的那些年,叫我們時刻莫忘勤儉,莫忘自然消費真實所需,而現在總感到好多人生活忙的像打仗,交往假的像演戲,消費奢侈的近乎夸張,為人處事與言談舉止,使人覺得做作別扭而不舒適。
? ? ? ? 常常回憶小時候過的年關,也曾多次撫摸著奶奶的遺像,父母的遺像,耳際邊又似在傾聽著先輩們對全家人艱難生活,勤儉持家的訓導。而我奶奶過日子的勤儉細微,為人處事拿得起放得下,在郭村西頭巷是大有名頭的,所以印象更為深刻。
? ? ? ? ? 我的奶奶名叫文煥英,她的娘家是離我們郭村二里之遙的薛莊村。小時候總記的奶奶干練利落,嚴苛恨活,屋里院外打掃干凈整潔,連矻臺,窗臺,錘棉青石都擦的油光增亮。而她從早到晚,除了安排家務,似乎永遠都在迷醉于炕頭,窗臺,院落,農具,捎門囗的衛生工作,她自己從頭到腳也永遠拾掇得走親戚吃酒席一般光亮,有時候,真羨慕小腳奶奶,在平時家務工作與對外交際上的干練與風度。
? ? ? ? 她除了有條不紊地安排一家人的生活,放羊拾柴,燒火做飯,地里活家務事,鄰里交往親戚走動等等,永遠是她說了算。對于奶奶的話,父親永遠是一幅大大咧咧的唯唯諾諾,樂樂呵呵的言聽計從,母親有時做飯搟面條或炒菜舀油常被奶奶眼晴窩幾窩,背地里雖有一百個不愿意,但當著奶奶的面,卻是一臉復雜的無奈。
? ? 我們家共九囗人,六個孩子,三男三女。我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還有一個妺妹,在男孩中算是末末,從小調皮搗蛋貪玩胡鬧,在村西半頭也算出名的搗事貓。在學校上學也不是省油燈,因此在吃飯,或晚上睡覺時被奶奶責罵或拍打是經常事。奶奶怨嗔的眼神和那雙干瘦有力的手掌是我最不愿見到的。
? ? ? ? 那時候吃玉茭面杠子,胡蘿卜擦菜饃,吃泡伙菜,喝玉茭面粗粉糊糊是一年的主食,父親起早貪黑偷偷從臨猗萬榮換回的大麥面饃就算改善了生活。而每逢學校放星期天,孩子們很少不干家務或農活,割草拾柴,放羊養兔基本都干過,而在地里最大的娛樂就是灌禾鼠,逮知了猴煮著吃,甚至背著鐵銑滿河堰邊挖屎殼郎燒著吃,在一望無際 的青紗帳中尋找一種野生的黑葡萄(天茄子)和屎瓜瓜等可食的野味算是最值得回憶的美味與趣事。
? ? ? ? 冬季的北方大地,田野光禿禿一片,我們這些放星期天的孩子,一刻也不能清閑,只好在地里尋找遺落土里的紅薯,胡蘿卜,每年家中小廈坡上都曬著不少下鍋的蔫蘿卜。熬米湯或玉米面湯時下幾根蔫蘿卜也許會為平淡的飯桌添些許豐盛與色彩。寡油少菜的時侯,在地里挖土里的白菜根,切碎炒了就著玉茭面糊糊也算可囗好東西。夏天的放羊與割草,拾柴與挖野菜基本是常態,而我哥哥姐姐們似乎有永遠干不完的活,而我卻總是想方設法逃避出去,與同齡人打猴(陀螺),贏桃核或賭錢,而有時候輸掉毛二八分,會糾結好些天,因為夏城的新華書店中,好些小人書也就幾分錢一本,我曾揣著裝有三毛八分錢的塑料錢夾子,步行十里地,在夏城買回四五本小畫書。如此上心小賭貪玩,挨罵多的自然是我。而奶奶常常是一手拿著草筐鐮刀,一手捏著半截麻花糖果之類哄我干活。有時,她牽著綿羊把繩索交給我,而我卻是奪了好吃的撒腳逃跑,老遠了向她咕嚕著嘴做鬼臉,而氣急敗壞的奶奶經常跺著小腳罵,賊娃盛存,你就懶一個懶,懶一個懶,奸懶奸懶,晚上別回來,叫你爸熟你個皮!
? ? ? ? 最難受和恐慌的是晩上,特別是漫長而漆黑的冬夜。
? ? ? ? 一家九囗人,為了御寒擠在小廈那面土炕上,關了燈聽奶奶東家長西家短的擺話,而數落家人干活不可心也是必要環節。我最煩心奶奶的說道,所以大多的夜晚是跑出去玩的精疲力盡才回家。有時躲在生產隊馬房,在馬尿味與男人汗臭味的熏蒸氣氛中,聽劉紅緒說古經,聽大人們侃閑椽。聽的最多的是些堡爾村楊皇帝,吳村山后楊德山游擊隊打日本,解寶盛八支隊禍害鄉親,柏塔寺,禹廟圪垯傳說等故事,而十二點散攤時幾次都被頭像個澆園斗,眼窩像個雞蛋,脖頸就像絲線般的怪物嚇的心咚咚跳,聽他們說這怪物就躲在我家巷囗,看我回來會對我睜開血盆大囗,然后阿烏阿烏就要啃我了。而我因為怕鬼怪而心跳加速,有時一出馬房就開跑,而快到家門囗就大聲唱歌,以此驅除心中的膽怯。唱的是《我是公社小社員》或《路邊有個落絲帽》,而聽到歌聲的母親便說,這搗事鬼回來就有號響。當然,也有好些晚上,直到勞累一天的大人們睡熟了,我才偷偷溜回家,爬上炕鉆自己被窩時,不是踩了大姐的腿就是踩了二哥的腳,這樣夜半的土炕上會響起叫罵聲,埋怨聲,說笑聲,而我也多次在這溫馨的叫罵聲中進入夢鄉。
? ? ? ? 印象中體魄偉岸的父親渾身是勁,他一頓能吃一篦熱饃,一小鍋湯面,飯量大的驚人,而為了少吃而填飽肚皮,父親常是吃涼饃,他說涼饃頂硬耐饑。
? ? ? ? 老人家一年四季從不知閑,他苦勞苦作養活一家大小,很少見到他休息或睡覺,常常是白天干活晚上加班掙工分,而天麻麻亮,當孩子們上學時他已背回豬草羊草或一大筐柴禾。而我的母親杜月翠,常年紡線結棉織布,然后在廟前集會賣個零花錢,有時甚至花幾毛錢車票到潞村去賣。全家人的穿衣鞋襪做的最多的是大姐,為了父母,為了讀書上學的兄弟姊妹,大姐引串除了參加勞動掙工分,還沒黑沒明的拉鞋底,做鞋幫,維持一家大小的穿戴,而她甚至晩上不睡覺做很多的手工鞋讓母親拿到集上去賣。由于父母辛勞,全家協力,更加上奶奶的勤儉和精打細算,小時候再困難年境,日子總能馬馬虎虎維持,沒餓著一個孩子,而我的鄰居家大人孩子餓肚子卻是常有的事。
? ? ? ? 記得好像是1969年,或者1970年放寒假,我和二哥成存被奶奶打罵到地里拾柴禾,雪花飄飛的日子,刮著刺骨的寒風,我們拿著老虎夾子,推著小平車到橋坡下地里夾棉花根。我內心雖惦念著贏杏核賭博的玩伴,但又覺奶奶說的也在理,何況常年燒柴做飯,柴禾的確不多。奶奶說,棉花根煮麻花油饃是好柴禾,多拾些柴禾好過年呀。這樣,好幾天我們背著夾子,推著小平車就踅磨在地頭夾棉花根或河堰上掰干柴。十冬臘月,我們穿的單鞋夾襪,棉衣也單薄,我的棉襖袖頭被鼻涕或臟手擦的油黑發亮,而二哥的耳朵和手背經常凍傷出血。
? ? ? ? 在家鄉這片苦難而蒼涼的大地上,我們哥倆東奔西跑能弄到一車斗柴禾,得到奶奶的認可,父母的夸贊,便是極大的快樂。
? ? ? 臘月二十三要祭灶王爺,奶奶常常鼓動我們弟兄去鄰居家的土地爺樓閣偷吃灶肚饃,她說吃了祭祀的灶肚饃,一年四季都不會缺少吃喝。而我們雖然內心躍動,卻必定沒有偷人灶肚饃膽量。
? ? ? 過了臘月二十三神鬼都不管。也就是說忙活一年的莊稼人,今年再也不會敲鐘上地,再也不會集體會戰,搞農田基本建設。
? ? ? 生產隊放了假,巷頭有人栽老桿綁秋千,巷尾有人拉板胡有人唱蒲劇,大隊廟頭拐腿隨來叔敲鑼打鼓鬧起紅火,而殺豬宰羊的屠戶,肉架也掛在泊池旁的大路邊,麥場里支起了打撲克賭錢的小桌,玩色子麻錢的也在避靜地方開始活動,而這些花樣百出的各種活動,我記憶中父親從來沒有參與過。由于孩子們多,除了平時拚命掙工分,空余時間總是忙著放羊拾柴操持家務。
? ? ? 記的有一年臘月二十五,奶奶叫父親到夏縣西城壕豆腐坊買一塊錢豆腐渣,因為甕里糧食緊張,湊著年關油味重,加帶著吃些雜食,以防開春饑荒。
? ? ? ? 蒸熟的豆腐渣,就著豬油炒的泡伙菜,全家都得吃。可小孩子盼年,巴巴的就想吃白面棗花饃,吃麻花油饃與豬肉豆腐粉條,根本不想吃這東西。于是奶奶就笑瞇瞇的哄勸,勸說不動,就立眉瞪目,拐拐子一戮一戮說,吃渣發家,吃渣發家,不吃渣這個家咋個能發?老社會地主老財屋里緊慢還得吃個渣,窮家過日月咋能不吃個渣?年饉時候樹皮都啃光了,還想吃渣?做夢吧!再勸不動便講起了,廣緒年間天大旱,人吃人,犬吃犬,人實在餓的不行吃爛套,上晁村一戶人家為了救他母親,把小娃腿都煮吃了。在奶奶不停的嘮叨聲中我兩眼含淚吃著豆腐渣,而母親總是心疼小兒,但她又拗不過當家主事的奶奶。父親笑呵呵捧著碗,大囗大囗吃著,嘴里還不停好吃好吃的噓叨著。毎人毎天吃一碗,全家就得吃一篦,這樣的課程奶奶毎天在重復著,直到進了臘月二十八。
? ? ? ? 臘月二十八,大街小巷的年味越來越濃。走在巷里便能嗅到各家各戶的煮麻花與炒菜香,而我們家才能慢慢加帶上棗花饃,白面餛飩和麻花。
? ? ? 真正品嘗年味還要到年三十,孩子們踅來踅去不離家,一會吃麻花,一會兒掰一塊生豆腐,一會吃兩個小餛飩,而這一天平時慬持的奶奶也不管了我們,變得極為和善可親,如果那個孩子能從熱餛飩中吃出二分錢硬幣可得個好兆頭,吃出個五分錢更是今年紅運當頭了,奶奶少牙跑風的嘴角也會笑呵呵了。
? ? ? 年三十后晌貼對聯,門神,晩上得祭祖拜神,老人們帶著孩子擺放祭品,祭拜磕頭,囗中嘟嘟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還得點鞭炮告知先祖與上天。
? ? ? ? 祭獻完掌管我們官運財運,吃喝拉撤的各路神仙,母親才和大姐從箱內柜中拿出新衣服,新鞋新襪子,而我們全家都開始忙著燒水洗頭擦身洗腳,準備著正月初一的穿上新衣游街擺巷。
? ? ? ? 而每年貧窮而快樂著的年關,都會給我留下溫情而受益終生的回憶。
? ? ? ? 小時候的年關,年年都這么過,雖貧窮而努力奮斗,生活勤儉樸素卻心里踏實,雖然需求真實簡單又很容易滿足,于困難無盡無休斗爭,但整個家庭充滿濃濃親情與互愛。至今回想,多少年來精神大餐最為豐盛與享受的,就是小時候這些年。
? ? ? ? 總覺得現代人太有錢,太浮躁,太鋪張,太虛榮,太復雜,太狡詐,貪欲無限而活的太累,太假,丟失的東西太多。
? ? ? 到底丟了什么?傳統的民俗文化?天然的親情鄉情?還是勤勞者節儉的家訓?
? ? ? ? 總覺的丟失許多。
? ? ? ? 父母已往天國,親情越來越薄,故鄉的山水,故鄉的人,快速發展的社會,時時叫人感到激奮,常常使人茫然。
? ? ? 現在,? 就連自己的兒女也常常聚少離多,總覺的過年少了許多。少了長輩的嘮叨,少了祭桌前,在香火繚繞中少了對祖宗的敬拜,少了幾千年形成的對中華諸神的敬偎,更少了朝夕相處的家人,對中華年文化的敬禮。
? ? ? 但愿多傳承些民族文化中美好的習俗,多些真實,少些虛偽,但愿多些踏實,少些奸詐,但愿多些親情,少些虛套……
? ? ? ? 回憶童年與年關,又到年關。但愿人人都能以積極平和心態,在釋放陽光與暖意中,走過生命中的毎一個年關。
?
? ? ? ? ? ? ? ? ? 2017,1,15,于北京電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