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女兒去植物園看楓葉,秋天來了近一公里的楓葉大道,層林盡染,各種顏色的楓葉,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構成了秋天獨有的美景。
遠處扎著披肩發,穿著白色連衣裙,穿著打底褲,腳踩白皮鞋,一個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的小姑娘靜靜的向你走開來。牽著女兒的手走在游人如織的楓葉大道上,雖然局促而但內心安逸。踩在沙沙的落葉上,柔軟而溫暖。我們一起拉著手拉車,手拉車上是我們今天出游的所有事物,而她所有的經歷都集中在她的花環上,他關心的只有她頭上的花環,仿佛那才是她今天出游的目標,哪個才是她的全世界。
走到扶荔宮,有一處植物醫生的銷售點,我們在此停留歇腳。忽見桌上有一張菜單,女兒很好奇,一直嚷著要認識上面寫的是什么,我便一一念給她聽。
“薯條10元,水果沙拉20元,湯圓10元,水餃10元……”念完后突然有個想法,想讓女兒自己去購物,我們在旁邊觀察,剛好女兒也想買些小食。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和老婆說了一下,老婆也是欣然贊同。我跟女兒溝通了一下,告訴他她“想買零食吃是可以的,但是必須自己去買,爸爸媽媽只遠遠在旁邊看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也欣然接受。我從錢包里抽出50元,遞到她的面前,接過錢轉身就走,剛走了三四步便折回頭來,不好意思的說“爸爸我害怕,你要在旁邊看著我喲!”我又鼓勵了一下,“我姑娘是最棒的”做了個加油的姿勢,女兒鼓足勇氣后再次轉身而去,到前臺停留了一分鐘左右,又跑了回來,我心想又失敗了,待到女兒來到面前,張嘴就說“爸爸哪里沒有人呀”我瞬間竊喜,強壓心中歡喜,佯裝不知情,告訴她我幫他喊聲老板。于是我用激動的顫抖的聲音喊了聲“老板娘,賣東西了”,只見一個黃黑相見扎著馬尾辮的中年婦女走了過來。后面由于離得太遠沒有聽見發生了什么,女兒過來后,我問明了情況。女兒敘說“阿姨我要一份薯條,第二遍又說我想要一份水果沙拉(聲音小了點)”!結果老板娘沒有聽清楚后面的半句話,回答道“我給你炸去”,然后姑娘把錢給了人家就要跑回來,老板娘叫住了她把剩余的領錢放在她手里,她便轉身跑回來了。我問了一下女兒“你剛才拿了50元,一份薯條10元,還剩下多少錢?”女兒很茫然不知如何作答,我又嘗試著問“五減一等于幾”,只見女兒伸開一只手掌,用另一只手開始扳下一根手指,在仔細的一二三四的數。最后告訴我是四,于是我問他“你看你手上又幾張錢”她告訴我是“四張”,我又問她“老板娘找給你錢找對了嗎?”她答道“對的”,我再次引誘她,告訴她“你剛才想買的是水果沙拉,但是老板娘沒有做,你還想吃水果沙拉嗎?”她用力的點了點頭,我接著說“你剛才做的很好,我獎勵你一份水果沙拉,但是你要自己過去買,并且和老板娘溝通”,她果然“上當”,為了防止她慌亂,喪失信心,再次購物之前我跟她演練了一番,先知道自己手機有多少錢?水果沙拉要多少錢?錢夠嗎?夠的話應該給別人多少錢,買完后該剩余多少錢?這些問題都一一解決后,我又問了以下她如何溝通的事,她答道“我要一份水果沙拉”。我又更正了一下她“阿姨,請給我一份水果沙拉,謝謝”。并告訴她“讓別人幫助自己一定要尊敬別人,要說請,在別人幫助自己后為了表達感激之情,要說謝謝”她似懂非懂但是依然照做了。
禮貌、感恩、教養都是在生活的細微處體現出來的,孩子的教育也體現了父母的習慣和價值觀,如果孩子沒有長成我們期望的樣子,那一定是父母的錯,反思下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夠好才會導致孩子和我們的預期相差甚遠,女兒,我希望你在以后的人生當中成為一個溫柔的人,也可以溫暖別人。我們愿陪你一起成長,共同跨越人生的不同階段,一起體驗人生的苦辣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