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哪兒上大學啊?”
“南京”
“南京哪個大學啊?”
“A 大學 ”
“哦,沒聽說過。”這個時候你就只能尷尬的笑笑,錯開話題。
? 這樣的情況雖然只是時有發生,但它就像一根暗刺一樣,平時隱藏的很好可是一碰就痛。
? 自從高考失利之后到現在的大學,我再也沒回去過高中。不愿,不想,不敢。我羞于承認我自己的失敗,就像我羞于承認我現在就讀的大學是個二流大學。于是我自欺欺人的一邊安慰自己這所學校也很不錯的,雖然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多少也是個一本院校,分數線也不算低,一邊抱怨這個學校快遞太遠了學校太小食堂飯菜不好吃。最后在我復雜矛盾的內心里,我偷偷地給它定義為1.5流大學。
? 進入我所謂的1.5流大學兩年,漸漸地認識了身邊的很多人。大學從來都不是烏托邦,而是大熔爐。有的人從小城小鎮考上來對自己不夠自信,小心翼翼地做人做事生怕給別人添麻煩;有的從新疆西藏的邊遠地方不遠萬里到內地上大學希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結果失望的發現原來哪里都一樣;而這個學校更多的人,是像我一樣沒有去到理想的大學,自以為第一志愿應該沒問題,于是隨便填了一個第三志愿結果就到了第三志愿的這個學校。
? 什么我離上外分數線就差幾分,什么我本來是報的是南大武大中科大,乍一聽上去很可惜吧,很值得同情吧。第一年這樣,勉強可以原諒,第二年第三年還在老生長談就不再值得同情了。然而事實是,后者這樣的人真的不在少數。我的一個同學A,家境優越,高中是省重點學校,然而高考失利到了我們這所1.5流大學。高中的她盡管高考失利但也仍算是個成績優異名列前茅,而到了這個大學,又怎么會甘心。于是她抱怨,抱怨食堂還沒有高中的大,抱怨宿舍條件不好,抱怨學校環境,抱怨選課考試,甚至抱怨南京這個城市,抱怨一切。她不學習,不參加社團,不聽課,玩游戲,周末出去玩或者宅在宿舍玩手機電腦。大學對于她來說,只是混日子的。
? ?在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縮影,看到了許多像她一樣不甘心失敗不愿面對失敗的人的縮影。上著二流的大學,卻在內心以依舊以一流標榜自己,然而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卻時時刻刻在提醒這自己,于是就成了1.5流。
? 你可能會說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是高考也是每個人都難以忘記的一段經歷,對成功者來說是輝煌,他們可以很快云淡風輕。對失敗者來說確是痛苦,是很難拔除的暗刺,承認失敗從來都不容易。但是只有承認,只有面對,化不甘心為腳踏實地的向前看,才有未來。
? 如果你在意的是名校的頭銜,那就勇敢的選擇復讀或者立志考研;如果你追求的是就業是個人前途,那就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社交上。
? 一流就是一流,二流就是二流,并沒有什么所謂的1.5流,自欺欺人的1.5流連三流都不如。所有不甘心放不下的我們你們,不承認不面對失敗的你們我們,到了清醒的時候了。未來有無限可能,只要你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