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翻譯了《游戲花革命》一書,當時引來同好者眾,甚至有臺灣的朋友遠道而來,隨后我們一起組織了“游戲化主題沙龍”,在上海、北京、臺北等地開展活動,結識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分享交流,以期獲得更多注意,尋求商業合作機會,但始終沒有找到清晰的發展思路,也沒有適合的機遇,打聽的人不少,真正愿意嘗試的卻很少,以至于我自己都對游戲化的可行性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后來,因為健康的原因,我暫時退出了沙龍的活動,在家將養生息的時候,以及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在讀書,在思考:“游戲化究竟應該怎么做?”在此期間,原來游戲圈的老朋友來拉我一起繼續開發游戲,畢竟在賺錢的方面,做手機游戲的模式是清晰的。于是我想,游戲化事業的前途未卜,不如先通過做老本行積累一些資金,為將來鋪墊經濟基礎。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手游項目做得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順利。倒不是做不出產品,只因為我們并非這個領域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所以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處處受制于人,我們的游戲收入還不錯卻拿不到錢,現金流被運營商緊緊扼住,不要說擴大再生產,甚至無法如預期那樣迅速回收投資。在這個時候,我在想,是不是走錯了一步?疑問不僅來自于收不到錢,更因為在國內安卓渠道做游戲產品的方式跟我的價值觀有嚴重的沖突。
期間,有朋友聽我說到這個情況,建議我還是別做手游了,做違背自己價值觀的事情,長此以往,對健康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對這個忠告,我深表贊同。而且,做手游的過程當中,我并沒有實現個人的提升。然而,停止容易,但接下來呢?
2016年的十月,一家商業化運作的讀書會組織和我接觸,邀請我為SMG東方明珠新媒體做一次《游戲化革命》的導讀講座。因為有將近三個月的準備時間,我前所未有地、認真地閱讀了自己翻譯的這本著作。當初翻譯過程實在太過艱辛,因此在書出版之后的將近兩年時間里我都沒碰過它。認真的準備,不出所料的帶來積極的反響。在東方明珠新媒體的講座結束之后,SMG的資深培訓總監章老師強烈建議我把游戲化管理培訓和咨詢深入做下去,這是一片藍海,有巨大的需求,卻一直沒有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能滿足這種需求。他的話讓我很振奮,我一直以來最有顧慮的,就是不確定游戲化到底有沒有市場,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雖然章老師的寥寥數語當中并沒有數據支撐,但一位培訓業界的資深人士這么說,對我不啻是一劑強心針。我不禁覺得自己終于可以在這方面有所作為,這一直是我想做卻沒有去做的。
這之后,在思考如何去做的同時,我也在反思自己是否浪費了近三年的時間。章老師后來告訴我:“你的使命,一路走來,都是冥冥中注定。”確實如此,雖然在這三年時間里,我并沒有在游戲化這件事情上做出實質性的動作,但從未停止過對它的思考。這種思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游戲化的質疑,乃至對我自己的質疑。我一直相信:不破不立。持續的反思,讓我逐漸形成了對游戲化更深刻的理解和方法論。三天之前,我覺得:是時候出發了!于是辭去了老同事公司給的高薪職位,毅然繼續投入到游戲化這項事業中來。
給我這種自信的,除了前述的章老師之外,非常感謝周圍朋友們的支持。有人出力做銷售,有人愿意提供資源,甚至有人直接問我能不能入股。我說:“你連我具體做什么都沒問,就敢入股,不是認真的吧?”對方說:“是你做,我就敢。”這真是對我莫大的認可和信任,鼓舞人心啊!
我花了三年時間,來做今天這個決定,三年前,我沒有去做,現在想來,雖然出了書,在沙龍講臺上侃侃而談,其實自己當時的沉淀還不夠(現在也并非足夠,但肯定比當年強一些)。三年后,終于開始行動,除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業,也能自由支配時間,獲得游戲化所追求的“掌控感”,不論成敗,就像當初譯書一樣,只求留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