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倒逼成長
最近得到新的消息,我們分公司打算通過改革控制風險,將現有的金融物流業務全面縮減,轉型成為以基礎物流為主的企業,去年六月公司已經未雨綢繆將我們的合同從正式改成了派遣工以推進改革,我們將迎來大量裁員和再就業…
去年六月合同被改簽,今年六月項目全面叫停,裁員進程又得到了進一步推進,如今的我已沒有去年那份不甘心,多了一分淡定和坦然,為什么?
因為我一直在為再就業做準備,去年我花3個月拿到了一個財務從業的證書,并投入9個月準備注會考試,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讓我具備了一定的財務理論知識,對未來將要走的路也更加清晰!
我未來的路
通過深入了解,我堅定的選擇了用兩年時間學習注會理論知識并通過專業階段的考試,為將來做好一名審計打好基礎,再從事會計工作積累實踐經驗,完成二胎計劃,等到孩子長大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時正式從事審計工作……
有位曾經做過5年審計前輩,他對比自己曾經7年會計經驗,對比出了會計和審計工作的區別,而這正是我堅定選擇考注會將來從事審計工作的原因……
審計和會計的不同之一?
會計每月干的都是相同的事,接觸的都是本行業的會計制度,因此當你熟練掌握后就會進入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并怠于學習工作之外的新知識,而審計每天都要接觸不同的客戶,接觸不同的行業,面對不同客戶提出的各種稀奇古怪的財務稅務問題,因此你要想服務好你的客戶,在客戶面前體現出你的專業性,就要隨時隨地關注新的政策法規、會計準則。
久而久之,這些日積月累的學習極大的豐富了你的專業知識結構,基本客戶提出的問題你都能游刃有余的給予解答。慢慢的客戶會對你產生一種依賴感,一有問題就會馬上請教于你,當產生這種關系后,你就有可能把一個年收費幾千元的普通審計客戶晉升為年收費幾萬元的財務顧問客戶了。從而進入一個將專業知識成功轉化為生產力的良性循環!
審計和會計的第二點不同之處二,會計是一個不會產生生產力的工作崗位,就算你工作做得再好,老板也只會把業務部門賺來的收入用獎金的形式發給你,除非你跳槽,否則很難有大幅度的收入增長。
而審計更像是會計和業務員的結合體,審計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專業能力去爭取客戶,審計的收入可是與你所擁有的客戶量息息相關的,你的客戶越多收入也就越多,在這個以個人收入衡量人身價值的社會中,你在眾人眼中的價值自然也就越高。
技能的重要性
笑來老師和吳軍老師都說過,年輕人應該花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一項技能的培養!
第一·學到一門技能是改變平凡人命運的軌跡最有效的方法,技能培養對于中低階層的人來說實用性立竿見影。
第二·成功的養成“學習一門技能”的能力,能讓一個平凡人的未來將擁有無限可能!因為很多時候,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地做一件事,就有可能舉一反三做成第二件、第三件直到優秀的更本停不下來,其實學習是會上癮的!這種能力也能在未來人生道路上讓你有信心適應各種變化。
新生
伴隨著每個日月交替和晝夜更迭,生活日子每天都鮮活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可是遺憾的是我們大部分人卻把日子過成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讓一成不變成為生活的代名詞……我不想過一種一眼望穿一生的日子,對財務自由的渴望讓我無法挺住學習的腳步,也不允許自己放棄改變命運的機會,篤信自己選擇的路,抓住沒個能學習的時刻不計后果的去吸收知識,不在容易和難中間選擇而應在對錯中抉擇,靜靜地付出行動和時間做朋友,相信積累能改變命運……
迎接每一次新生的機會,學習學習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