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末尋|文
身邊的朋友總是問我為什么我對她們這么好,每次我都會用同樣的話回答她們,因為你們對我也好。
朋友A,是個傳說中的學霸,一起讀高中那會兒,經常晚上寫作業到凌晨,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我們從高一下期就在一起玩兒,那會兒每天吃飯上課“形影不離”,寢室床位也離得很近。在所有同學眼里,有她的地方就有我,有我的地方也必有她,我們就是“連體嬰”。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我們倆經常為一點小事就鬧“冷戰”,每次一鬧就互相不理睬,但還是上課放學在一起,卻一前一后,慢慢的不知道誰先開口說第一句話,就又變好了。現在我們各居一方,不管什么時候一開視頻總能有說不完的話,東扯西扯就是一個多小時,沒有限制話題也沒有限制時間,連最后掛電話都會說你先掛你先掛,商量到最后就變成石頭剪刀布,但還老是說一樣的出來,就又開始說…………有段時間我們鬧過矛盾,高三快畢業時,我因為和她鬧矛盾搬出寢室,后來全班都知道我們鬧掰了,結果大學后經歷了很多“飯友情”后,我們聯系上了,一聊便是“巨輪”從未消過。很久以后,有人曾問她對我做的什么事最影響深刻,她想也沒想就說:有一年冬天周末在寢室沒回家,她感冒不想去診所拿藥,而我穿著人字拖和披著薄校服就跑出校門買了999和止咳糖漿回來,那個時候她覺得這個人我認定了(和她的友誼讓我明白,我們就像面包搭牛奶沒有“原因”)
朋友B,我們高中一起經歷了和朋友A吵架的那段時間,一起離開寢室,一起渡過了那段“無人問津”的日子,也一起抗住了快要高考時最后的那段壓抑日子,然后彼此認為都“理所當然”的選擇了同一個大學。在我心里她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雖然我們同齡),但是她爸媽總說她做事欠考慮,我們周圍朋友大多也這樣認為,慢慢的她說她很依賴我。其實她不知道的是有時候在離家的無數個睡不著的夜晚,在這個離家無數公里外的這個城市,每每想起她我都心里暖烘烘地。一起看過想看的電影還為了它等了一年,一起遲到被罰站還不要面子的一起退過剛買的“貴”東西,一起過過最無聊的跨年還一起喝過怕被家長發現的啤酒,那幾年我們也吵架,我們也冷戰。可是時間長了之后,我們就知道怎么巧妙地提意見而被接受,怎么在其他人說對方時為對方開脫還維護了對方的面子(我們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相互溫暖,都相信這會是很多年)
朋友C我們小學認識,中途“失散”了三年,初中后一次機緣巧合下我們重新取得聯系,然后她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扮演著一個“領路人”的角色。初中選了她給我推薦的附和我的成績的高中,大學也選了她給我推薦附和我的性別的專業。我們一直都是“老師”和“學生”感覺的關系,家長們也經常那她做我的榜樣,老是夸她是個不錯的孩子,每次和她聊天總能收獲很多“意外的”知識,也總會在我迷茫不安時給我鼓勵,她高三時我給她了一本小王子,雖然最后不知道小王子回沒回到自己的星球,但我還是希望她能像小王子一樣在不斷探索的日子,能有一個心滿意足的結局。(在我心里,她就像一個“姐姐”,需要她時,她總在,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燈塔”,只知道沒有她好像我也長不大)
身邊的朋友很多很多,有雙方在鬧矛盾我夾在中間的閨蜜,有從小就在一起玩兒的青梅,也有長得漂亮文舞雙全的師范生,還有一群隨時在群里一吼就現身出來的好朋友,雖然我們很少聯系卻依然還似“知己”,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堅強的日子里,我們是對方心里的“光亮” 尋著“光亮”我們消除了“陰霾與迷茫”那些一起走過玩過笑過鬧過的日子,總是歷歷在目,每次想起就很傻子似的默默偷笑。她們總問我為什么對他們這么好,其實我很想說,我希望每當你們想起我時,我都是個溫暖的人,每一次的交集都能讓你開心。
總是在心里想,人生這么短,一晃就是一天,我能記得你們的日子里,我希望我們都在對方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幸福著,默默想著對方。開心的日子里,你們是我的“萬事如意”,不開心的日子里,我是你們的“隨遇而安”。
我會在我朋友復讀那一年隔天隔天地給他們留言打氣,總認為雖然不是什么實質性的幫助,但他們任然是需要的;我會在某天突然想起一個朋友后,就去找他說話聊天,總認為既然是朋友,好不容易遇到好不容易交上,不應該就斷了聯系;我會在假期時時不時地找某個人出去逛逛街,總認為就算是漫無目的地到處走 也能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朋友就應該像戀人一樣相處,有限的生命里我們彼此都是對方的“錦上添花”。
如果是能有一個能實現的愿望,我想我會許變成一張網,把所有想見的人都網在身邊不分晝夜沒有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