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卷的開頭作者提到要區別受教育和沒受過教育的人區別,其實也就是哲學家和普通人的區別。以洞穴比喻:人們被囚禁在一個黑暗的地方,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是投射在墻壁上的影子。忽然,有一天有一個人出去看見了外面的世界,當他回來跟別人講述他所看見的東西時,一定被認為是瘋子。而這個走出去的人,在他返回去的時候,他覺得自身有責任去給他們掃盲,而這個人所擔的職務就是哲學家。當然這里不是關鍵,他要講的是眼睛在由暗到亮再由亮到暗,歷經的變化就像靈魂一樣。通過上述的論證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知識是每個人靈魂里都有的一種能力,而每個人用以學習的器官就像眼睛。——整個身體不改變方向,眼睛是無法離開黑暗轉向光明的。同樣,作為整體的靈魂必須轉離變化的世界,直至他的眼睛得以正面觀看實在,觀看實在中最明亮者,即我們所說的善者。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樣的善者,因為它需要靈魂轉向的技巧。那些沒有受過教育和終身從事知識研究的人都不能勝任治理國家。
為了城邦這個國家的幸福,那些管理國家的人需要經常到黑暗中去看清陰影,習慣辨別不同的影子,并且知道他們所反映的東西。這樣,統治者就可以清醒的看清整個世界能好好的管理這個世界。統治這個國家的人一定是個富有的人,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種善和智慧的生活。
當然這種人才如何造就呢?前面提到過通過體育和音樂的教育。這里再次提到:體操關心的是生滅事物,因為它影響身體的增強與衰弱。而音樂是通過習慣以教育守衛者,以音調培養某種精神和諧,以韻律培養優雅得體,還以故事培養與此相近的品質。但是除了這兩者,接下來還提到了計算和數數。不過這兩項是作為軍人必不可少的本領,當然守衛者本身既是軍人又是哲學家。他們學習算術是為了用于戰爭以及便于將靈魂從變化的世界轉向真理和實在。(忽然想到培根名言: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這大概是明白了數學的功能吧。緊接著他將幾何學作為守衛者的第二門必修功課,他認為幾何學大概能把靈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許能使哲學家的靈魂轉向上面,而不是轉向下面,向我們如今做錯的那樣。接下來,他將天文學作為第三門功課
1、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見了善的理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如果能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合乎理性的生活辦事就叫做慎獨。在西方則被叫做是看見善的理念。其實,我認為是殊途同歸的。能做到慎獨就是徹底認同這個理念或規則,發自內心的遵守或守護它在心靈的那個神圣位置??匆娚频睦砟睿彩谴蛐牡桌镎J同這個概念,也在生活中予以踐行。其實,說到底,就是王陽明所提到的知行合一。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缺少了“職業信仰”,把本來崇高的職業在他的手里硬生生的給玷污了。今天聽到一個事情關于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的,該老師已經是46歲“高齡”,但和多名女同學有“戀愛”關系。我想不通,為人師表的準則在他那里是被狗吃了嗎?惡心到家了。結果被一個當事人女生發現之后,截圖聊天記錄發朋友圈,就這樣,事情被抖摟出來了。兩個人的命運可能就會被改寫。真是呵呵了,何必呢?
2、一個自由人是不應該被迫的進行任何學習的。因為,身體上的被迫勞累對身體無害,但被迫進行的學習是不能在心靈上生根的。
一個人從被動的學習到主動學習大概需要花費多久的時間?什么樣的教育模式可以激發人在學習的始端就能積極探索對未知世界?什么樣的父母可以引領孩子積極主動學習?如果現在要做一個關于主動學習的問卷,有多少孩子的學習是發自內心的?哈,這是教育的失敗還是家長的失???
3、如果未來的統治者是一些個人福利匱乏的窮人,那么,當他們投身公務時,他們想到的就是要從中撰取自己的好處,如果國家由這種人統治,就不會有好的管理。
這句話其實也還是存在很多漏洞的。以新加坡為例,高薪養廉政策下,還是會有很多人去搞貪污腐敗。但這句話又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像中國的腐敗,很多出生山村的官員,當他爬到一定地位的時候就開始管不住自己了,禁不住各種錢權美色的誘惑,最終淪陷。前段時間火爆的《人民的民義》里面的一個官員就是這樣。雖然貪污好幾個億,但一份不敢花。這種敢貪不敢花的矛盾心理只有在進監獄的那一刻才能得到徹底的解放。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講,高薪養廉是不大可能的,只能是官員在思想道德上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