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自己學習口語的目標
★口語學習的步驟
★靠語音學打好口語基礎
★課堂與生活工作中的使用相結合
★培養對于英語的興趣
A明確自己學習口語的目標
很多學習者希望快速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但在著手學習之前需要明確自己的口語學習目標否則很容易回到勞而無功的舊路上去。
如果學習口語的目標僅限于日常的聊天,那就比較容易達到,但結果是難以提高到中等或更高水平,因為目標限制了自己的學習提升愿望。如果一個人給自己設計了較高的學習目標,就會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緊迫感不一樣了,提高的速度也就不同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與其設定一個普通的目標,不如設定一個長遠的、有競爭力的高的目標。
口語的核心目標是運用這種語言(英語)與老外進行有效的交流,如同兩個說漢語的中國人交談一樣容易。所以如果想學習英語口語,設定的最終目標就是能夠象說漢語一般流暢、自如、隨心所欲地說英語。有了這個明確的目標,學習口語就有了方向。
具體到每一個學習者,口語的重點應該有所區別。比如剛畢業的學生,口語重點應該放在如何有效地介紹自己的教育背景、實踐經驗、對希望從事行業的了解。對于上班族,則應該將口語的重點放在與本行業、本職位有聯系的口語上,譬如化工、生物、醫藥、電子或商務等。
B口語學習的步驟
很多英語學習者希望短期內就能提高口語水平,如果遵循正確的步驟,半年內達到流利口語交流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確的口語學習步驟呢?
第一步,“學”的階段。積累大約2000-3000詞匯量,掌握相當于中學程度的英語語法。大部分中國英語學習者已經經歷了這個階段。
第二步,“練”的階段。很多人知道Practice makes perfect.遺憾的是,經過大量的書面學習,我們還是沒有把書面的英語拿到口頭來操練。很多學習者仍然在用眼睛和耳朵看和聽英文,孰不知眼睛和耳朵練得再多也絲毫不能有效提高口語能力。
所以在第二階段,必須反復朗誦、模仿、背誦大量口語資料,做到爛熟于心。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有在自己的大腦中儲存了一定量的口語,才能在表達時脫口而出。如果說英語的同時,還需要考慮語法、發音、結構等問題,那就只能結結巴巴,胸有千言,欲說無語了。
第三步,“用”的階段。即使一個人積累了大量口語句型和段落,也不能確保說出流利的英語。因為背過的內容畢竟不是表達者想要表達的內容,需要我們進行重新的“拼裝、組合”。把生硬的背的內容轉化成活的實用的口語需要有實際的環境。
同時,這個階段需要說話者不斷積累自身的知識含量。否則口語水平再高,碰到不熟悉的話題同樣會無話可說。
C靠語音學打好口語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想學好英語口語,必須有良好的基礎。那么口語的基礎是什么呢?
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語言包含三大要素:詞匯、語法、發音。其中發音對于聽、說、讀、寫中的“說”至關重要。而這恰恰是一直以來傳統英語教育所忽視的地方。傳統英語教育以應試為方向。到目前為止,高考、四六級、考研都沒有把口語環節作為必要考試內容或主要內容,因而導致了普遍的“聾啞英語”。
遺憾的是,即使在大學英語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階段,語音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蟋蟀教育認為,一種語言既然要說出來,就應該首先打好發音基礎。否則總是抱著錯誤的發音不但給實際的交流帶來障礙,而且越到后面越難糾正。
以發音為口語學習的第一步,不但為今后的口語提高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者的聽力。因為我們之所以聽不懂英語卻能看懂英語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自己的發音與正確發音有差距,我們能容易地聽懂與自己發音類似的英文(中式英語),但遇到地道的英語就不知所措了。
語音學的主要內容就是闡釋如何正確地發好每個音標,口語的最基本元素;連讀、失去爆破(口語含糊的原因);詞重音、句重音(漢語中沒有輕重之分);節奏、語調(英語優美動聽的原因)。
小孩子可以靠模仿實現正確的發音,但人的語言神經系統到12周歲發育完善。在這以后單純靠模仿學習一門語言的發音就很困難了,必須借助科學的理論實現理性的提高,這就凸顯了語音學理論在成年人學英語口語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D課堂與生活工作中的使用相結合
學、用結合是實現流利口語的關鍵。很多英語學習者參加了一個或多個英語培訓課程,在課堂上或多或少說一些英語,但是到了現實生活或工作中又恢復了說漢語的習慣。結果是學習效果不痛不癢并很快遺忘所學內容。
蟋蟀教育認為:English is not a knowledge to learn, but a language
to speak.英語不是用來學的知識,而是需要不斷說的、活的語言。只有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經常使用英語口語、如同使用漢語一般,熟能生巧才能實現流利、優美、自然的英語。
正如教一個人很多的關于汽車知識,但他仍然不會開車;教一個人很多體育鍛煉的要點,他的肌肉體格并沒有變得更強壯一樣。英語口語需要象漢語一樣融入真正的生活才能掌握。假如一個人學了日常用語,馬上在辦公室或公共場合應用,那么他所學的口語就很難忘記,并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愈加熟練。否則英語仍然是紙面上的符號,很快從腦中消逝。
《賣油翁》一文中的老人之所以能夠將油從銅錢的方孔中倒入甕中卻沒有打濕銅錢,只是因為倒的次數多了,“唯手熟爾”。無論是老外,還是英語流利的中國人,并不是他們有很多天賦,唯口熟爾。
E培養對于英語的興趣
一個人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不管是工作還是學英語,興趣是很重要的前提。有了興趣,才有主動學習的欲望;有了興趣,才能鍥而不舍、深入鉆研;有了興趣,才有學好一門語言的信心。很多英語學習者正是因為對英語沒有興趣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最終半途而廢,浪費了大量的金錢、時間、精力。
興趣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有意識培養的。如果我們充分有效地利用學習工作之余的業余時間,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學英語也就不再是難事了。英國19世紀有兩個哲學家,一個叫彌爾J.S. Mill),他終身任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秘書,然而他的業余工作使得他在哲學、經濟學、政治思想史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斯賓塞(Spencer)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余工作使他成為19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泰斗。
培養學英語的興趣有很多方法。唱歌是很多人的愛好,不妨有意識地學唱一些英文歌曲,這對于改善口語的發音,體會英語的節奏有很大好處。同時歌曲中的生詞經過反復吟唱一定會在腦中形成深刻印象,擴大詞匯量。
看英文版電影也是培養興趣的有效途徑。需要注意的是,戰爭或科幻電影不是好的選擇,因為這些電影強調畫面,忽略了電影臺詞的設計。同時如果一邊聽英文,一邊看中文字幕,英文也無法提高。因為觀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中文字幕上,英文反而被忽略了。
與外國友人交往也是培養英語興趣的好辦法。與陌生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會激發起人的談話欲望。為了每一次談論新的內容,學習者必須不斷補充新的話題和思想,這樣英語口語就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