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主老師提議的挑戰日更三千字的第五天。她并不沒有要求每個人必須要這樣,而是說根據個人意愿決定是否參加。日更三千字不可能用存文或者故事連載來打卡,因為每天有不同的人出題,當天的題目只能在當天早上公布。
面對這個很有挑戰性的提議,我沒有一點兒信心。因為每天都是不同的題目,有些題目適合寫散文,有些適合寫觀點文,有些適合寫故事文。對于我來說,寫故事文應該壓力不太大,其他文體就非常有難度。另一方面是時間問題,遇到生意好的時候寫文的時間就不能保證。
事實上也是如此,參與挑戰四天時間,我只有第一天寫了三千五百多字,第四天三千兩百多字,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是因為做生意沒來得及寫完。本想著接著完成,看來是不可能了,留到以后再說吧,也許過一段時間會有新思路。
昨天的題目是《看見》,構思的過程中恰好有一位退休的熟人從門前經過。原先在勞動局負責處理勞動糾紛,他曾經講過一個案例,我覺得可以寫一篇很不錯的故事文。按照我的構思,應該是一篇很不錯的故事,但是寫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寫了一千多字還沒有切入主題。
昨天的生意非常好,雖然是中午十一點半才上班,生意卻是一單接一單。這樣一來,截止晚上八點半才寫了兩千六百多字。打卡截止時間快到的時候又來了生意,只好先保證按時打卡,干完手中的活又接著寫。
昨天的故事寫了三千兩百多字,其實是匆匆忙忙結尾的。開頭鋪墊過長,中間主要事件沒有交代清楚,后面的結尾十分倉促。按說這樣一個話題,不是三千多字能表達清楚的,可以寫成七八千字的小故事。
挑戰四天以來所寫的文章瑕疵太多,需要大刀闊斧地修改才行,否則是拿不出手的。好在簡書平臺都是作者,除了兩三個好友之外,誰還有耐心去仔細閱讀評判你文章的好與壞。所以說我也不著急,先把這些當作素材留存下來,日后再去完善吧。
今天的出題人是文友椰島曉露,他出的題目是《日更三千多苦與樂》。我看他出題目的時間是早晨七點多,凡世煉心文友十一點零五分完成了三千零四十二字的文章。我是他的第二個讀者,第一個留言的人。非常佩服他寫文的速度,可見其文字功底深厚。
九月十八日是我參加日更兩周年,估計到時候累積能寫一百二十萬字。我日更不到一個月就加入了小主文學交流群,那時候群里對日更字數沒有要求,日更時間也沒有特殊限制。多數人都按時打卡,有一部分人處于潛水狀態,反正沒有約束機制。
我是始終堅持打卡的,但是每天為寫什么而發愁,往往是拖到夜里十一二點踩著點打卡。還有一點就是自信心的問題,以前本來覺得自己還能寫點東西,看了簡友們的文章才知道什么是差距。這樣的結果就是碎碎念不想寫,有深度的文章不會寫。總妄想著能有快速提升寫作能力的課程能聽一聽,于是就熱衷于看一些介紹寫作方法的文章。
介紹寫作技巧的文章很多,簡書上有,各大平臺上也有,微信公眾號上數不勝數。歸根結底最后就是讓你報班,而且學費是非常貴的,動輒成千上萬。寫作對于我來說只是一個業余愛好,投入精力是必須的,再投入金錢我還真的舍不得。
那段時間我用抄書的方法做筆記,把一些文章中有用的東西記下來,特別一些公眾號上有很多干貨,我花費大量時間來記錄。后來發現,我記錄的東西很少有時間回過頭來翻看,有時候抄寫完了,眼睛閉上竟然想不起大概內容。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還有說眼睛里過十遍不如手里過一遍,看來這些都不適用與我。我懷疑,在這個知識快餐化時代,老套的學習方法真的該淘汰了。
另一方面,我發現光學不練只能原地踏步,再好的方法不運用在實踐中也是枉然。我發現我寫故事文比較順手,所以說日更時寫連載比較多。一旦哪天不寫連載,我只能用兩三百字的短文湊更。寫連載自己覺得很嗨,每天一兩千字是很輕松的事,但是很快就發現了問題——由于沒有很好的構思,全憑感覺天馬行空,連載最終成了爛尾樓。
小主老師組建“不打卡就出局”交流群,提出日更至少八百字,打卡時間從二十四點提前到二十三點,目前已經提前到了二十一點,據說還有繼續提前的打算。其目的就是要逼著大家有存量文章以備不時之需。這里有嚴格的群規,它對事不對人,對于沒有按時打卡和字數不夠的按群規處理。目前為止已有十多個人被淘汰出群。
不打卡就出群集合著七十多位積極上進的文友,小主老師不定期分享自己的體會,這里有很好的學習氛圍。其實我的一百字十多萬字,大多數都是在這個群里完成的,雖然說不能抹殺以前的努力,不得不說真正有所提高還是這不到一年時間。因此,我想表達的是堅持不懈地輸出的重要性。
通過這幾天挑戰日更三千字,我的短板更加顯現了出來——我在散文和觀點文的寫作方面實在是欠缺太多太多!挑戰第一天的題目是《拔苗助長》,按說這個題目就很好寫,但是我寫得一塌糊涂。我的標題是《拔苗助長是有益的》,但是只寫了自己拔苗助長的經歷,沒有把支撐這個觀點事例寫出來,也就是說沒有把拔苗助長帶來的效果展示出來。
我羨慕很多文友老師能寫出高水平的散文和觀點文,心里實在是有些著急,也知道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以前總覺得自己年齡大了,老是為荒廢了的時光而惋惜,卻不知就在一聲聲嘆息聲中丟掉了多少“當下”。前段時間看簡友的日更文,文章中說他(她)家里八十多歲的老爺子在書房里看書,真讓人自愧不如啊!我缺少的就是這種可貴的精神。
今年以來參加了三期理事會讀寫營,分別聽了文言明語老師,尋虎老師和江南鐵鷹老師的課。這是我在學校學習了怎樣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之后,真正意義上接觸寫作課。三位老師都有豐富寫作經驗,他們結合自己的體會,從實際出發教我們如何寫作,怎樣才能寫出好文章。真是受益匪淺!
江南鐵鷹老師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者,他生于北京,長于江南,當過下鄉知青,恢復高考后又上了大學。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幾十年來筆耕不輟,有許多長篇小說發表在各大平臺。我一直關注老師的文章,與其說是在學習他的寫作方法,不如說是在學習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上個月我有幸參加了卓老師組織的“飛鳥集讀者實驗班”,老師講了小說的元素,分析了著名作家徐則臣的短篇小說《露天電影》,還分析了《如果大雪封門》的故事核,接著又點評了同學們的作業。卓老師嗓子不舒服,還堅持給我們講課,不但不收取費用還給完成作業的文章打賞,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真的令人感佩!
其實我也想明白了,沒必要為自己寫不好散文和觀點文而懊惱。既然我寫故事更順手,那就以寫故事為主吧,散文也不斷地堅持寫,總會有所提高的。不知道我的想法對不對,我覺得長篇小說如果寫不到小主老師的那個高度,是沒有前途的。簡書伯樂推文都是以短篇小說為主,一些微信公眾號也熱衷于短篇,甚至是一些紙媒也注重短篇小說。現在微小說的前景也很不錯。我現在想多讀一些當代名家的短篇小說,在短篇方面下點功夫,其實我的好多短篇擴展開就是很好的長篇。所以說寫短篇也是一件很好的事,等于就是一個素材庫。
經過近兩年的不斷學習,到現在我基本上不會為“今天寫什么”而發愁。如果一時想不出來寫啥,我就隨便在紙上寫,寫著寫著就理出了頭緒。再就是看書,看書的過程中會受到啟發,某一個場景或者某一段描寫會激發起人的寫作欲望。我的好多日更文就是這樣來的。
我的店面處在城市中心,我所做的事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接觸到各色各樣的人,聊天也是我積累素材的好渠道,很多故事都來自于那些家長里短。
日更三千我不發愁,沒覺得有什么苦惱的,我的問題是怎樣提高自己的寫文速度,怎樣改掉邊寫邊修改的習慣,太多的時間浪費到逐字逐句的斟酌上面了。每天有不同的人出題目,這樣更具有挑戰性,非常不錯的想法。我前四天的更文質量雖然很不理想,但是收獲還是很大的。就那今天來說吧,三千字分了三個階段完成,我努力克服邊寫邊回頭看的習慣,雖然寫得有些啰嗦,基本上是三口氣呵成。
我不敢保證每天都能完成日更三千,但是會為這個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