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敦敦對父親的事情耳濡目染,也感受著赤色靈魂的熏陶。從小立志長大要像父親一樣做個有用的人,要為人民服務,要保護好國家的一草一木,國家的一磚一瓦以及所有資源。
斗轉星移,轉眼數十載。曾經的小敦敦在父母親的呵護下長成了壯士的小伙子。在他十八歲那一年,看著身高一米八的大高個,有著一表人才的兒子,魏志國心里暗喜,這么好的自身資源,不能浪費了呀!
魏志國在村里也是一個響響鐺鐺的人物。都知道他的為人秉性。他就力薦兒子去部隊當兵,去到邊遠的地方歷練歷練。這時候的魏升華也有自己的主見。雖然父親做主。但是,也是他心中所愿。他也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也想看看外面的山有多高?
魏升華被分配的部隊是一個偏遠的山區。那里有著深不可測的窯洞,有著奇形怪狀的山石。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在部隊所在地的訓練場的另一側山上,一處懸崖峭壁之上,有一個神幻莫測的佛洞,洞的門口有我們的祖先在上面刻畫的文字。往洞里面走,里面矗立著許多石像,有的一人多高,最矮的一米五左右的大雕像。那文字的字跡工整漂亮,雕像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猶如一個和善的友人站在你面前。
當魏升華巡邏到此處時,被上面的文字所吸引。看著那些猶如故人一樣站在面前的雕像仿佛在和自己對話。他的心里很是激動。第一次遇見,就讓他喜歡上了這里。也與他結下了一生的情緣。
魏升華在部隊的日子訓練有素,感覺時間過得好快。等到部隊退役的日子到了。他看著一個個深情留戀的戰友,依依不舍。他真的是太愛這個地方了,愛上了這座大山的神秘;愛上了這個地方人們的熱情;也想實現自己美好的愿望……。
他主動請纓。要求留下來,留下來看護佛洞的文物。他也想像父親一樣做一個有用的人,為人民服務,保護國家財產。
當他和父親訴說心里的愿望時,魏志國眼里一片潮濕。不知道該怎么給兒子答復。他知道兒子這樣做看似簡單的行為,卻是有意義的事情。但是,這一生也是枯燥乏味的生活。可是,想想能有如此情懷。也是受自己的影響。雖然平凡,兒子做的卻是一件發揚光大的事情。這也不正是自己所教育他要做的事情嗎?
母親荷花聽說兒子要留下,心有怨言,瞪了魏志國一眼,說∶“老頭子,都是你教育的好兒子,這下好了,兒子要求留在那里不要我們了。”“什么叫不要你了,兒子這是為人民,為國家做貢獻。兒子守著你就是孝順,不守著我們就是不要我們了。瞧你說的那叫啥話。”魏志國連哄帶訓地教育了荷花一番。堵的荷花啞口無言。不知說什么能把兒子留下來。可有感覺再多的話都是蒼白的。
魏升華看著低頭不語的母親上前勸慰說∶“媽,我這也是工作呀!為人民,為國家,這也是一件光榮的使命。我也不會置你們不顧的,放心,我會兩者兼顧。你們是我的生身父母,有養育之恩,國家對我培養,有再造之恩。我都會銘記在心里。”
魏志國聽到兒子這樣信誓旦旦的語氣,好男兒志在四方,自己也不能橫加阻攔,就依了他的心愿。
魏升華看到父親點了點頭,母親雖然心有不甘,但是,按民主意愿測試,還是以少勝多。母親也不好再多說什么。
魏升華得到父母親的支持,滿心歡喜地來到了這座四周環山,懸崖峭壁上干起了巡邏任務。日復一日的風吹日曬。讓魏升華的皮膚越來越黑,光滑度也越來越粗糙。不過,魏升華心里卻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別人眼里看上去都是冷冰冰的石頭和不起眼的文字,可在他的心里那可都是無價之寶。
看著陡峭的崖壁上雕刻的活靈活現的文字,還有栩栩如生的石像,感覺自己就置身于滾滾長江的歷史長流當中。仿佛那就是一道道耀眼的光照耀著未來的路途。魏升華佩服祖先的文采和過人的雕刻藝術,不由得嘆服一聲∶“這都是國家的寶藏呀!”
在1975年的春季,魏升華已經是二十六歲生日,村里的族人給他介紹一個土生土長的女子叫秀云,秀云從小沒爹沒娘,是一個孤兒,跟著大伯家長大,在生活條件不算富裕的年代,吃了不少苦。
這秀云吃慣了農村的苦,也沒多少文化,對魏升華是仰慕至極,生活上對魏升華是百依百順。魏升華心疼秀云的孤苦無依,對秀云也是唯命是從,把秀云沒有得到的父愛都補償給了她。兩人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在這叢山峻嶺之間把生活卻也過得有滋有味。
婚后的秀云給魏升華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嬌嬌。因為他們兩個人的愛都傾注到了女兒身上。有了女兒和妻子的陪伴,再加上社會經濟的騰飛,生活水平的提高,來這爬山的人有所增加,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讓魏升華心里蕩漾著無與倫比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