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華為服務器芯片鯤鵬復制海思麒麟戰略,并尋求突破
(1)
眾所周知,英特爾是全球實力最強的芯片廠商,盡管其移動時代的失誤,讓競爭對手高通崛起,失去了大部分以手機為首的移動市場,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海量數據處理的需求帶動了服務器市場爆發,對服務器芯片的強勁需求依然讓英特爾賺得盆滿缽滿,數據顯示2018年,英特爾服務器芯片的營收為230億美元,占該市場90%份額。
(2)
服務器是數字世界的數據工廠,華為建設數字世界的夢想離不開大規模服務器建設。2019年3月,Gartner發布2018年Q4服務器市場數據報告,全球市場收入218.6億美元,出貨量347.3萬套。2018全年數據顯示,出貨量增長13.1%的情況下,收入增速為30.1%,ABC領域的強勁需求拉動了服務器價格上漲。
而在公眾不太熟悉的服務器領域,華為Q4收入已經排名前三,達到18.15億美元,增長45.9%,增速大幅領先前2名的戴爾 EMC和惠普企業(HPE)。聯想到手機市場,華為進入前三甲多年,不斷以高品質產品沖擊世界第一,并卓有成效。華為手機的崛起離不開海思麒麟的助力,而在服務器領域,華為同樣要確保芯片達到自主可控的能力水平。
(3)
2016年就投入重金研發的ARM服務器芯片鯤鵬920,終于在2019年1月發布,4月底在杭州舉辦的智能計算大會上,正式發布基于鯤鵬920的泰山服務器。華為方面表態:華為從來不是要變成一個芯片公司,鯤鵬芯片只給華為服務器使用,不會銷售,不是要與英特爾競爭,更不會替代,華為會有英特爾繼續保持良好合作。這種表態希望盡力化解英特爾方面的誤解。
(4)
手機市場,華為確實與高通保持著緊密合作,但是隨著“一半自給”戰略實行,海思麒麟的影響力得到了飛速提升,從而在移動芯片市場不再受制于人。服務器芯片市場,英特爾是絕對的恐龍級霸主,盡管豐厚利潤誘惑下,高通、三星和NVDIA都曾發起過挑戰,但都無法撼動英特爾的地位。
可以肯定地說,自給自用的海思麒麟在與高通驍龍的“非正面沖突”中成長為世界級半導體玩家,美國禁令下,依然可以確保華為手機出貨量不受太大影響。那么未來,華為努力建設的數字世界中,鯤鵬能否完成麒麟的突破,我們拭目以待并給予期待。
盲象,堅持原創,穿透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