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體會:
1、需要接納自己的情緒,無論是正向還是負向的。
2、需要用心不斷看到自己的行為模式,然后去微改變。
3、親密關系,需要說自己的感受,不要說狠話,但是需要有底限和放下就走的決心。
4、努力工作和學習,不斷增強自我的力量。
5、直面自己的痛苦,只有面對了,雖然不舒服的感覺在,但是這才可能有所改變。
6、盡量地正向思考。相信每一個指責 背后都有一個美好在。
課程筆記:
這一講中,張德芬老師跟大家分享這一年來的心路歷程。不斷地在檢討自己,我的親密關系為什么會出問題,然后我去問了很多別人的親密關系,怎么樣能夠變得更好?自己檢討了很多,我不斷地在我生命當中去看這個模式,在小時空修心課里面跟大家談到了,就是主宰我們人生,主宰我們命運的,主宰我們生活質量,讓我們能夠快樂,不快樂的東西,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這個一貫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
讓我們在心靈成長之路上繼續前行。
我就在研究我的親密關系的模式,我跟朋友關系的模式,我又研究到一個模式就是:我始終用付出去換取愛。
其實我對朋友的親密關系,甚至父母都是格外的好,我始終給予他們財物上面的支持,很大方,然后給他們很多的關心,為他們做很多事情,付出很多。可是與此同時,因為我付出的時候,我是帶著索取愛和關心,甚至要求回報的。
我真的看到是我自己的問題,我的能量需要做調整。
不是說我不要付出,而是說我付出的時候,能不能不要帶一個鉤子去付出,同時付出的時候就到此為止,然后不要求任何的回報。同時,我覺得很重要一點就是,看清楚你付出這個對象,他究竟是什么樣的人。如果你能夠真正的接受,這個人是什么樣的人,看清楚他,然后放掉你對他的期望和需求的時候,當你放棄跟這個人要東西的時候,在情感上的那個依戀和需求,能夠放掉的時候,你就能夠回到自己,能夠更加的理性。知道這個感情需求其實是我自己的,是我一個內在的一個空洞和需要,我愿意跟他相處,我愿意為他負責,我愿意看見他,然后我可以把我付出給別人的愛,放回來給自己一點陪伴。這是我覺得我這一年來學到最大的功課。
接納情緒:
當這種孤苦無一的感受又上來的時候,能夠去跟她好好地待在一起,要去接納它,跟它好好地待在一起,知道它她會來就會走,而且這個情緒絕對是你虛幻的,而且是一個情緒的慣性,就是從小時候就有的,一定是你小時候父母看你的眼光,讓你覺得自己沒有用,父母覺得很失望。
你一定要告訴自己,這是我的一個情緒習慣,是從小時候延續下來的,要看清楚這些情緒是虛幻的,而且是一種習慣,而且是不好的習慣。
智性方面:
你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要讓能夠自己有喘息的空間,有呼吸的余地,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是來服侍你自己的,是來滋養你自己的。當你自我感覺不好的時候,你再回來好好地安下心來,修你自己的心,這是最重要的。
生命是要自己負責的,你在一個情境底下是天堂是地獄,真的就是由你的心態決定的。
比方說在親密關系里頭說話,就不能說狠話,不能說難聽的話,不要做人生攻擊,不要做概括性的一個結論,而是重要的是要說自己的感受。
對親密關系的態度:
包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沒有人是沒缺點,完美的,必須要包容。但是在包容的時候,你怎么要讓自己舒服,這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夠一味地去退讓、容忍、包容,讓對方我行我素,你要讓對方知道你的底線是什么,我是包容你,接納你,但是如果你超越這個底線,我是可以站起來就走,我不回頭的,然后如果你讓對方能有這樣的感受,知道他必須要遵守他自己的界限,必須要尊重你的話,那這個親密關系就比較容易相處了。
好老師,好的資訊,好的訊息,好的能量來讓我們在生命當中有這樣子的正能量,去面對我們自己人生的一些課題,我剛剛講的正知正見,以及能量和情緒,這是一體的兩面,就像一個能讓你飛翔的雙翅一樣,這個正知正見能讓你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知道自己哪里需要改變,正能量以及情緒上面的這個容忍度,能夠自己跟負面情緒相處的這個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