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婆說自己的手機太卡了,微信都用不了,我說那給你換個手機吧,要買個什么牌子的呢,老婆說以前用的是華為,那就再買個華為的,但內存要大一些的,以前的是16G的,后來我就在網上給老婆買了一個64G內存的華為手機,老婆繼續選擇華為是習慣,不喜歡去改變。我自己也用的是華為,我用華為更過的是一種支持國貨的情節,因為同樣的情懷,也許我下一步手機會選擇錘子手機,每個人選擇一種產品,總會有一定的原因。習慣,情懷或者哪怕就是因為你產品的外表好看,定位一點,讓你的潛在目標客戶最大化的喜歡你,可能這就是品牌要做的。
--------------------------------------------------------------------------------------------------------------------------------------------
小米作為互聯網手機的代表,這些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從無到有,從排名最后追到了手機的第一陣營。小米在手機行業的很多行為深深的影響了整個行業。無論是當時提出的??“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七字方針,還是借助粉絲的影響力進行手機產品的銷售,無論是在手機行業率先成本價銷售產品,還是限量的饑餓營銷手段。每一個變化,每一個創新都推動了小米以火箭般的速度,沖進了國內手機的第一陣營。
當然,在這兩年,小米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問題。隨著手機市場的競爭,小米的發展速度放緩了,甚至還出現了下滑,很多人都開始喊小米不行了,甚至有些營銷大師在做培訓的時候,小米已經從成功案例,變成了經營的反面案例,唱衰之聲不絕于耳。誠然,小米手機在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的確也犯了一些錯誤,例如當年給小米定位的低端的品牌形象,在產品升級,品牌升級的過程中,遭遇到的消費者接受阻力,原來百試不爽的互聯網營銷,粉絲經濟,饑餓營銷被競爭對手學到手之后,在手機行業創新也逐步減少,在手機行業中仍然高舉性價比大旗,但卻被技術儲備過硬的華為逐漸拉開距離等等。
小米雖然在手機行業暫時遇到了一些問題,但這并不代表小米的發展出問題了。首先我來看看一下幾組數據。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小米手環生產商華米公布2016年核心數據,稱公司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超過1600萬臺,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這僅僅是小米生態鏈公司的77家企業中的一家,在小米整個生態鏈企業總營業額中也僅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小米整個生態鏈企業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50億元左右。
近日,雷軍宣布,小米也在3年內開1000家小米之家,其實早在2011年,小米就開始了小米之家的探索,只是這個探索速度比較慢,當到了2017年小米默默的已經開出100家小米之家后,終于要在小米之家上發力了,喊出的小目標是3年1000家小米之家。從中國的廣袤的市場來說,1000家小米之家理論上是可以容納下的,畢竟麥當勞在中國都有2600家店。隨著小米之家的數量不斷增多,一方面會提升手機的銷量,雷軍說過,小米手機已經是電商之王了,但即使是占到整個行業電商的50%,也在社會總零售額中,占比還是個位數,也就是大頭仍然在線下。這1000家小米之家的出現,會讓小米的版圖擴張到電商之外的市場版圖,蘋果手機的實體店給蘋果的銷量增長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在以蘋果為楷模的小米,當然不會放棄這個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除了小米手機銷量提升之外,對于整個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產品銷量的提升,可能會更大。畢竟小米收集通過這么多年的運作,市場知名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小米的生態鏈企業的產品,目前在市場上了解的人還并不是很多。而通過小米之家可以最大化的讓消費者了解和體驗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產品,最終強力拉動生態鏈企業的銷售額,在這塊的增長上,有可能會超越小米手機的增長,畢竟手機行業的競爭對手都是一些巨無霸型的企業,而一些生態鏈的細小品類中,小米的生態鏈企業完全可以做小池塘里的鯨魚。
小米的另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金融,小米旗下的順為基金。小米剛開始的金融之路僅僅是雷軍的個人天使投資行為,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僅僅進行小規模的天使投資已經無法滿足小米的發展之路,小米在2011年成立了順為基金。這不僅是雷軍的天使投資的繼續延伸,還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裕的發展資金,自從順為基金成立后,小米陸續投資了幾十家企業:
這些企業涵蓋硬件、電子商務、多媒體娛樂等多個領域,輪次從天使到D輪不等。在整個大小米圈的企業發展中,小米除了貢獻出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自己的流量之外,還為這些企業解決了發展中資金的缺口問題,讓整個生態鏈企業運轉的更加高效。
而小米的以上的一些變化,基本上都是基于米粉作為基礎的,當小米的米粉的量級達到一個較高的數量級別的時候,僅僅靠手機來變現,已經不能滿足小米的胃口了,小米已經逐漸在淡化自己是手機品牌的定位,隨著小米之家的數量的不斷增多,隨著小米的生態鏈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大,賈布斯目前還沒有做成的生態鏈,也許在小米身上會以另一種方式涅槃。小米目前銷售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方式可能是蘋果+無印良品+星巴克+…………,小米會以小米的方式,把各種產品悄然無聲的滿滿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這總方式比大張旗鼓的宣傳影響更深遠。
所以,如果你還拿小米當手機品牌,手機企業看待,那可能你會失望,但如果你放眼在千萬級別的米粉的生活方式上,我們想想空間將有多么大?小米已經不是你以為的小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