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是我上大學時的學弟,人非常聰明,尤其對計算機編程的喜愛達到了癡迷的程度。獨立開發過多種應用小程序,有的還獲了獎。畢業后順利進入了國內一家大型軟件研發公司,這是他一直的心愿。
王成工作后不到一年,就跳槽去了一家規模較小的電腦公司。
對當前年輕人來說,跳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有些大學生畢業時爭取到大公司上班就是為了積累經驗,撈取跳槽的資本。因為,往往一些小公司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要好于大公司。
所以,雖然他將辭職一事通過郵件告訴了我,但我沒有問他辭職的具體原因。
之后又過了大約一年時間,在朋友圈內得知王成又換了好幾個公司,最短的一份工作只持續了一個星期。
那時,我才隱隱感到王成的跳槽可能不是我想的那么簡單,于是我給他打了個電話,畢竟在上學時交情不錯。
“你近期為什么老是跳槽呀?”電話接通后,我開門見山直接發問。
“干得不順心就辭了唄。”王成的聲音里夾雜了些許的無奈,“那些公司里的人際關系太復雜了,對上阿諛奉承,對下頤指氣使,同事之間勾心斗角。領導根本不懂得欣賞我的創意,同事總是貶低我的勞動成果。哎,看來我的才華是注定不被這些俗人認可了,真想回到學校啊。”
聽了王成的抱怨,我基本上明白了他頻繁跳槽的原因。雖然同情他,但并不支持他。
人生活在社會里,他的社會屬性已經超越了本身的自然屬性。社會關系又構成了社會屬性的基礎,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我們時刻都處在自己的社會關系中,這是不以你的個人意愿為轉移的。
王成之所以工作中屢遭不順,是因為太注重人的自然屬性,說白了就是太過自我。
與王城恰恰相反,一位叫阿輝的好友非常善于處理工作中各種人際關系,工作也越干越順,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阿輝經常和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人要學會和各種人相處。
他舉了個例子。剛上班的時候,他的很多想法都得不到頂頭上司的認可。有時明明知道自己是對的,上司是錯的,但怎么也說服不了自己的上司,漸漸對那位上司積累了不少怨氣。
有一天,阿輝無意中從同事的口中得知那位上司非常喜歡爬山等戶外運動。于是,一到周末,阿輝就主動邀請上司去爬山。
讓阿輝意外的事情發生了。一起參加戶外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增加了和上司工作以外的交流,他發現上司雖然有點刻板,但卻是個心很細也非常有正義感的人。而更讓他意外的是,上司也似乎更了解他了,對他的工作中的很多想法都給予了支持。
現在,阿輝已經成了那位上司的頂頭上司,但他們的關系還是很融洽,時常一起去爬山。
有人可能覺得阿輝是個很會奉承巴結的人,但我覺得他只是更懂得怎么和別人相處而已。
學會和各種人相處,就要學會和各種人溝通,但是溝通是需要智慧的,這種智慧可以納入情商的范疇。
學會和各種人相處,并不是簡單的模仿阿輝和他頂頭上司溝通的那種方式。
例如,如果你的同事中有那種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主,難道為了和他們打成一片,你也要學會這種不良嗜好嗎?
所以,學會和各種人相處,也是需要區分類別和層次的。
人品正、能力強的人,你要主動接近他、融入他,爭取早點趕上他、超越他;人品差、能力強的人,你要在工作中多請教他,生活中遠離他,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人品差、能力弱的人,你可以嘗試影響他、改變他,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必要,你也不要貶低他、排擠他,更重要的是,你不要被他改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