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些人物傳記,卻從未寫過。因為我感覺,我還沒有能力,或者說,難以用文字,概括出人物精髓。
昨天,也就是1月15日,是徐志摩誕辰。隨心的發了一條廣播, “在告訴你我的故事以前,我要你記住一件事:在中國,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聽父親的話;結婚以后,得服從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順著兒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錢。” 這是張幼儀說過的話。
出乎意料的,七個朋友寫了評論。而我把評論與討論內容整理一下,發現,兩個寫徐志摩,四個寫林徽因,一個寫陸小曼。發現了沒,沒有張幼儀。
我突然就想寫些什么了。
1.徐志摩
徐志摩是理想主義的悲歌者。往往不圓滿的人生才更傳奇,而徐志摩的悲愴,造就了一篇史詩。
他懷著純粹的赤子之心,毅然決然的跟張幼儀離婚,追尋心里的白月光,林徽因。
至此,他的理想主義情懷徹底迸發,沉浸在美麗,浪漫,詩意的“康橋夢”,而林徽因就化作這個夢中一個“理想”的符號。
徐志摩是執拗的單純,他的情太真,太熾熱,他是理想主義追求者。而林徽因終究不是理想主義者,她是現實的。
徐志摩的詩從浪漫詩意到痛苦失望的轉折,因為他遇到了另一個美麗的女子,陸小曼。理想主義者從不會向現實低頭,所以,在不被祝福中,兩人開始不倫之戀并結婚。徐終于找到了,美,浪漫,自由并存的人。
然而命運不可抗拒,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由于飛機失事而逝世。
我們愛徐志摩,因為我們為世俗所絆,為安逸所固,小心翼翼;而他,活得赤誠、坦蕩,天真爛漫,深信不疑。
我們愛徐志摩,不因為他有錢,有勢,有才華,因為他有一顆赤子之心。
2.林徽因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有傾世之才,有傾人之貌。她的詩文,她與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論著都不足以證明她的才華。被后人評為民國四大美女之首的美譽也不足以形容她的美麗。
她的情感生活,可以說是一個春天的童話,美麗而浪漫。徐志摩,是浪漫的情懷,是詩意的信仰。可是,也只能說是信仰。 “徐志摩當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并不是那樣的人。”
梁思成, 她們在婚前既篤于西方式的愛情生活,又遵從父母之命所結的秦晉之好。新婚之夜,梁思成問她:“這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后再也不提,為什么你選擇的人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準備好聽我回答了嗎?”
金岳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愛了林徽因一生。他就像一個騎士,守護著內心最美好的那個人兒。
不得不說,林徽因是命運的寵兒,除卻戰爭時期短暫的繁華落盡,她的人生一直是絢麗的。
如果說人生就是建一座高樓,那么,林徽因的人生,沒有一點誤差。
3.陸小曼
命運的眷顧,良好的家境,留學的經歷,陸小曼是一個才華與美貌并存的女子。
某些方面,她跟徐志摩,有著神奇的相似之處。同樣的為了追求能帶給自己靈魂觸動的伴侶,選擇了與將軍王庚離婚,轉而嫁給詩歌才子徐志摩。
新婚期,陸小曼更像一個21世紀的少女,會撒嬌,會傲嬌,而徐志摩樂于去寵溺去包容,所以,這是一段神仙眷侶般的生活。然而,卻也引起了徐父徐母更大的不滿,埋下了以后悲傷的隱患。
夫妻分歧,異地,為生活奔波。陸小曼由浪漫天真,到嬌縱懶惰。徐離世后,陸小曼更加墮落,甚至吸食鴉片,后與翁端午同居,直至離世。
“一雙眼睛也在說話,晴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
“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陸小曼的人生,可以形容為曇花一現。曾絢麗,卻太快敗落,令人唏噓。
4.張幼儀
“在告訴你我的故事以前,我要你記住一件事:在中國,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聽父親的話;結婚以后,得服從丈夫;守寡雨后,又得順著兒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錢。”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
“我要追尋自己承繼的特質,做個擁有自我的女人。”
“在去德國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國之后,我無所畏懼。”
“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么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么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有關張幼儀的記載少之又少,好像這位徐志摩的發妻早已被人們遺忘。我想,無論什么時代,人都是視覺動物吧,一個沒有美貌,又沒有愛情的女子,終究會遺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然而,在經歷了那樣一段婚姻,那樣一個心里曾破成洞的女子,依然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在張幼儀的平庸,傳統,無趣中,我看到了,專注,認真,自尊。
很多人都會問,徐志摩最愛的是誰?我想,一定不是張幼儀。
很多人都會問,如果是你,你會愛張幼儀還是林徽因?我想,一定是林徽因。
但是,沒有如果。所以,我不去評價這段糾葛的愛情,我只是想,我讀到了什么。
我想,我讀到的是對自由,浪漫的向往,是對自我的追求,更是民國時期新知與傳統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