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有很多單穴治療腰痛典型的案例,能快速的緩解患者痛苦,方法簡單,療效卓著,現將幾個常用穴位總結如下。
更多中醫知識添加微-信:151-0583-6578
一、手三里
《針灸甲乙經》:
“腰痛不得臥,手三里主之”。
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提出,人體有五大主要節段可以對應人體全身,全身某一部位發生疾病時,會在人體某個或多個節段出現一些反應點,臨床針刺這些反應點可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人體的五大主要節段包括:第二掌骨節段、脛腓骨節段、橈尺骨節段、肱骨節段、股骨節段,其中橈尺骨節段腕關節對應頭部,肘關節對應足部,手三里穴恰好對應腰部,因此手三里穴對各種腰扭傷都有不錯的效果。
《靈樞·經筋》:
“手陽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挾脊。”
急性腰扭傷就是腰部的肌肉、韌帶受到劇烈的牽拉所導致的疾病,中醫屬于筋病的范疇,而手陽明之筋挾脊,手三里又屬于大腸經的腧穴,所以手三里可以治療急性腰扭傷。
董景昌提出了董氏奇穴,在董氏奇穴中手三里又叫火腑海穴,按董老師的手軀逆對法火腑海穴也對應腰部,因此可以治療如急性腰扭傷、腰酸、坐骨神經痛等癥。
謝科取患側的手三里穴,用2寸毫針刺入皮下1.5寸,得氣后一邊行針一邊囑咐患者活動腰部,經過3~6天的治療,在51例患者中治愈43例,顯效3例,好轉2例,無效3例,有效率達94.1%。
王艷英采用繆刺法,以對側的手三里穴,用2寸毫針刺入皮下1.5寸,得氣后囑咐患者活動腰部,經治療60例患者中經1次治療痊愈45例,占75%,經2次治療痊愈15例,占25%。
由此可見,不論是針刺同側的手三里穴,還是針刺對側的手三里穴,在治療急性腰扭傷中都是效果顯著。在臨床中對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腰扭傷都可以采用手三里穴加以治療。
更多中醫知識添加微-信:151-0583-6578
二、委中
《針灸大成·四總穴歌》
“腰背委中求。”
委中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腧穴,“腰者,腎之府”一般腰部的疾病均與腎有密切的聯系,而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相交接,所以腰部的疾病可以選用膀胱經的委中穴。
此外,《靈樞·經脈》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挾脊抵腰中。”
說明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于腰部。“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委中穴可以有效的治療腰部的疾病。
不僅如此,上文提到急性腰扭傷屬于經筋病,而《靈樞·經筋》
“足太陽之筋,出于足小指……上挾脊”
說明不論經脈還是經筋膀胱經都循行于腰部,急性腰扭傷選用委中穴合情合理。
筆者在跟滕州市中醫院孔叔同、王國榮老師學習時,曾有幸見到一位急性腰扭傷的患者,當時患者30歲左右,以右手扶右腰艱難走入科室。
患者主訴因劇烈活動扭傷腰部,老師診斷為急性腰扭傷,先以拇指按揉兩側委中穴各5min,以患者額部流汗為宜,在配合腰部疼痛處拔罐,留罐5min,兩次而愈。
另外衣華強以三棱針點刺委中穴,并配合拔罐,在治療的25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轉4例,無效1例。
黃昌慧老師也是點刺委中放血,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取對側的委中,結果在120例患者中痊愈114例,好轉4例,無效2例。
由此可見,不論是按揉還是點刺放血,不論是取患側還是對側,委中穴均可以用以治療急性腰扭傷,方法簡便,療效顯著。
更多中醫知識添加微-信:151-0583-6578
三、尺澤
《難經·六十九難》提出“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前文提到腰部的疾病多于腎有關,腎經屬水,而肺經屬金,金生水,肺經為其母經,當腰扭傷時,可以選用肺經的水穴即尺澤穴加以治療。
元代王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磐石金直刺秘傳》曾提到五種腰疼可針尺澤穴。
此外明朝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考正穴法》中也有尺澤穴主治腰脊強痛的記載。
尺澤穴雖然不屬于腎經的腧穴,但根據《靈樞·經脈》
“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注肺中。”
可以看出肺經與腎經還是密切的聯系的,由此可見,急性腰扭傷也可以選用尺澤穴加以治療。
患者,男,26歲,干活時將腰扭傷,活動受限,在第二掌骨側、橈尺骨節段、脛腓骨節段、股骨節段各腰穴按摩,一次而愈。
而橈尺骨節段腰穴就在尺澤穴附近,筆者曾在臨床中碰到過一個急性腰扭傷的患者,患者45歲,男,以手扶右腰艱難走進科室。
筆者想起張穎清教授的全息療法,便以手按揉尺澤穴附近,果然有一個明顯的壓痛,再以1.5寸毫針刺入尺澤穴1.2寸左右,一次而愈。
可以看出急性腰扭傷可以選用尺澤穴治療,當然在臨床上也可以配合使用其它穴位,效果會更佳。
更多中醫知識添加微-信:151-0583-6578
四、人中
《針灸大成·通玄指要賦》
“人中除腰膂之強痛。”
人中穴為督脈的穴位,督脈循行于人體的腰部,因此可以治療腰部的疾患,但人中穴尤善于治療腰部脊柱正中督脈循行線上的扭傷。
趙文海使用0.5寸毫針,以45°向上斜刺入人中穴,刺入0.4寸,每隔5min用瀉法行針1次,留針20min,同時囑咐患者活動腰部。在治療的120例患者中痊愈70例,顯效20例,有效2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5.83%。
山東中醫藥大學高樹中教授提出,在針刺人中穴時,不僅可以向上斜刺,也可以橫穿人中溝,從人中的一側進針,另一側出針,以病人眼中流淚為度。
人中穴治療急性腰扭傷確有良效,但尤善于治療后背正中線上督脈循行線上的扭傷。
五、后溪
后溪穴屬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又是八脈交匯穴,通督脈,因此可以治療督脈病癥。
《針灸大成·標幽賦》
“陽蹺、陽維并督帶脈,主肩背腰腿在表治病。”
楊繼洲解釋
“”脈者,起于下極之腧……通手太陽小腸經,后溪是也。”
所以后溪可以治療后部正中督脈循行線上的腰扭傷,此外手太陽經下交接足太陽經,所以急性腰扭傷也可以選用同名經的手太陽經,因此,后溪穴對腰扭傷位于腰部兩側足太陽經循行線上也有良效。
賈守月用10cm毫針,刺入后溪穴2cm左右,得氣后行針并囑咐患者活動腰部,留針10min后再行1次,并讓患者再活動腰部,留針30min。經治療的328例患者中,治愈299例,占91.16%,好轉29例,占8.84%,總有效率為100%。
后溪穴不僅可以治療腰部督脈循行處的扭傷,還可以治療腰部足太陽經循行線上的扭傷,效果明顯。而且病程越短者收效越快。
此外,取穴準確與否,進針手法以及進針角度的不同,均與療效密切相關。
更多中醫知識添加微-信:151-0583-6578
六、太沖穴附近
按照全息理論太沖穴附近正好對應腰部,一般扭傷時,會在太沖穴附近有一個明顯的壓痛點,而且疼痛的程度與腰扭傷的程度無關,而與腰扭傷的部位有關,扭傷部位距腰椎越遠,此處的壓痛越明顯。治療效果也就越好。
此外,《靈樞·經脈》:
“肝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俯仰。”
由此可以看出,太沖穴尤善于治療扭傷部位距腰部正中3.5寸以外的地方。
山東中醫藥大學高樹中教授曾用太沖穴治療右腰扭傷,扭傷部位距腰椎3寸左右,針刺太沖穴一針而愈。
更多中醫知識添加微-信:151-0583-6578
七、攢竹
攢竹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腧穴,針刺攢竹穴可以調理疏通太陽經氣,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所以針刺攢竹穴治療腰扭傷可以收到非常滿意的效果。
宋桂紅用1寸針直刺入攢竹穴1~2cm反復提插,以患者流出眼淚為佳。再留針30min,留針期間讓患者活動腰部,在治療的160例患者中1次治愈91例,2次治愈49例,3次治愈20例,4次治愈5例,有效5例。
由此可見針刺攢竹穴也可以達到治療急性腰扭傷的效果,在針刺過程中還要注意針刺的手法,特別是面部、眼周圍附近的腧穴,還要注意針刺的角度和深度,這些與針刺的療效密切相關。
八、第二掌骨
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提出在第二掌骨側存在著整個人體的縮影,第二掌骨遠端是頭穴,近端是足穴,頭穴與足穴連線的中點是胃穴,胃穴與足穴的連線分為六等份,從胃穴端算起的五個分點依次為十二指腸穴、腎穴、腰穴、下腹穴、腿穴,急性腰扭傷的患者多在腰穴附近有明顯的壓痛點,所以臨床上可以用此處治療。
喬玉成選用1.5寸毫針針刺第二掌骨腰穴,刺入2cm,得氣后囑咐患者活動腰部,運動幅度從小到大,留針30~45min,中間行針3~5次,在治療的52例患者中,顯效46例,占88.46%,有效6例,占11.54%,總有效率100%。
由此可見,針刺第二掌骨腰穴,對急性腰扭傷有明顯的效果,而且取穴簡單,操作方便,在臨床方面可以推廣。
此外還有使用中渚、百會、伏兔、合谷、三陰交、天柱、外關、素髎、承山、小魚際、齦交穴、腰痛奇穴等來治療急性腰扭傷,在臨床也有很不錯的效果。
綜上所述,手三里、委中、尺澤、人中、后溪、太沖、攢竹、第二掌骨腰穴,對于急性腰扭傷都有著很不錯的效果,但這些穴位各有所長,在臨床方面應該首先辨證,然后再選用最佳的穴位用以治療。
更多中醫知識添加微-信:151-0583-6578
閱讀原文:https://buluo.qq.com/mobile/detail.html?&_wv=1027#bid=305650&pid=4643471-1481035384&source=buluoadmin&from=buluo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