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支付寶期望通過各種方式進入社交一樣,互聯網下半場企業之間的競爭會更加隱蔽。生鮮電商也是如此。
融資、燒錢、關門貫穿著生鮮電商發展的始終,強勁、平靜、死亡則是生鮮電商創業的主流“姿勢”。
說實話,這個姿勢從本質上來講并沒有錯,錯誤的是在沒有認識到生鮮電商本質的情況下就盲目發力,造成了資金、市場資源等諸多方面的浪費。
生鮮本質上屬于農產品,具有嚴重的高成本與低附加值,不斷融資與兩線燒錢(線上燒錢——打市場、樹品牌、拉用戶;線下燒錢——控基地、做分揀、建冷鏈。)是市場最受歡迎和競爭最激烈的生鮮電商模式。
消費的高標準與產品的非標準、供應鏈集約化與產業分散化、高大上的外行與草根化的內行更是為生鮮電商蒙上了一層灰。
盡管生鮮電商走出了一條典型的互聯網創業道路,但是依然會有獨特的色彩。這種色彩背后除了與生鮮電商本身的特點外,還與互聯網本身的氣候有著莫大的聯系。
產品的獨特性讓生鮮電商具有獨特一面
同其他電商品類相比,生鮮電商對儲存的條件要求相當嚴苛,這就需要電商企業在產品的倉儲上投入更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相同體量下,生鮮電商會比起其他電商燒錢多2倍以上。
這勢必會分散其在拓展市場上的精力,導致產品的聚焦點可能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精力的分散讓生鮮電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做到其他電商品類的效果。
除了倉儲方面的嚴苛要求之外,生鮮電商的產品品類較少的特點同樣讓它們必須不斷更新產品。根據季節的變化不斷變換產品種類才能讓生鮮電商被更多用戶所接受和產生依賴。
用戶特征讓生鮮電商開辟一條新的路途
用戶特征讓生鮮電商必須開辟一條完全不同于傳統電商的營銷推廣和用戶拓展思路。很明顯,生鮮電商對于白領的吸引力遠比家庭主婦和老年群體要弱。
但是,這個群體的最大特點就是對于互聯網軟件的操作并不如白領熟悉。這就需要生鮮電商在教會用戶使用軟件的過程中會花費更多地的時間和精力。
很多生鮮電商會選擇開辦線下實體店的形式來彌補線上用戶的流失。
但是,這在增加生鮮電商運營成本的同時,同樣也造成了生鮮電商在線下實體店的盲目擴張,最終導致企業的負擔越來越重。
天天果園、未來生活等生鮮電商品牌遭遇到的困境正是這一特征的突出體現。
本地化特征導致很多生鮮電商品牌“水土不服”
這里所說的本土化主要是指基于位置的物流和配送體系。很多生鮮電商通常會采用本地化的方式來減少物流成本。
這個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產品配送過程當中的物流難題,但事實上,在“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上一樣會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生鮮作為一個對儲存有嚴苛要求的產品,如果“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得不到解決的話,等于它們所搭建的物流配送網絡完全失敗。本地化遭遇到的困境同樣讓生鮮電商遭遇到了困境。
除了生鮮電商本身特征造成的困境之外,整個互聯網的大環境同樣會對生鮮電商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以燒錢和拓展用戶為主的互聯網上半場邏輯讓具有非常明顯自身特征的生鮮電商發展最終出現了“掉隊”現象,最終不斷出現線下實體店關閉、產品更新不及時等諸多問題和窘境。
生鮮電商目前遭遇到的窘境并沒有影響到其作為一個有著明顯特色的互聯網產品的存在,相反一些供應鏈打造較為完備的生鮮電商品牌同樣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總結食材電商現階段無法突破的難題
短期內產地直采到終端無法實現,沒有價格優勢(采購量,產業結構等因素)。
產品標準化低,線上銷售缺少統一標準或標準滿足不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無法建立信任關系。
儲運分揀成本高,配送時效差。
傳統買賣特點是價格不透明,依靠中間環節和差價產生利潤,信息對接導致價格透明,觸碰大部分傳統渠道從業者利益,商家抵制價格被透明,合作意愿低。
傳統流通經過幾十年的市場發展已形成很難打破的行業規矩,又因產業巨大,從業人員眾多,食材電商都單打獨斗,多在培養下游用戶采購習慣,很難實現大的價值。
服務體驗不夠,無法滿足賬期需求,產品利潤低,線上線下運營成本高等眾多的問題導致目前食材電商的困境。
作為檢驗一個產品價值的最為直接的方式,資本的注入在為生鮮電商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的同時,同樣為生鮮電商未來的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具體來講,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精準物流配送體系
生鮮電商特殊的產品特性讓它對物流有些非常嚴格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講,物流配送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了生鮮電商的成敗。
隨著大數據更加深度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其在指導物流配送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多地呈現。
通過將不同用戶的生鮮購買需求進行有機整合,可以減少生鮮在物流配送過程中的浪費,最大程度上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讓物流配送不再是牽絆生鮮電商的主要障礙。
借助大數據的力量,甚至可能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讓生鮮電商的發展路子更順。
以共享經濟為主導的線上與線下融合模式
生鮮電商之所以會在用戶的開發和維護上耗費如此多的精力,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沒有利用共享經濟的力量利用和開發用戶。
生鮮電商的很多用戶是家庭主婦和中老年群體,這一群體的最大特點就是時間較為充裕,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做一些其他工作。
這些工作就包括能夠利用自己對所在小區或社區較為熟悉的優勢,成為生鮮電商的“共享配送員”,這個概念有點像uber里的司機。
生鮮電商的用戶可以正常地在線上下單,并進行產品的付款等活動,等到線下的配送環節,用戶可以拿到有“共享配送員”和生鮮電商的配送員都會配送的產品。
建立以f2c為代表的工廠直供的模式
隨著人們消費升級需求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適用f2c的工廠直供的形式進行產品配送以減少物流成本,提升用戶體驗。
生鮮產品作為一種非常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同樣需要這種配送模式進行配送。
利用這種模式可以減少生鮮產品在運輸過程當中的損耗,增加生鮮產品的利用率,讓更大的利用惠及到用戶身上。
用戶只要在網上下單就能夠通過生鮮電商的整合獲得工廠直供的產品,這不僅保證了產品質量,更加能夠讓用戶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生鮮電商的發展同互聯網的發展一樣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而同其他的互聯網產品不同的是生鮮電商又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在有些生鮮電商的品牌獲得融資的同時,同樣有平臺在關門倒閉。
這就說明這個市場的機會依然存在,而當我們從生鮮電商本身的特征出發無疑能夠找到破解當下產品的思路和方法。
歸根結底,互聯網顛覆不了傳統行業,使用信息技術服務食材流通上下游,解決傳統低效,優化供應鏈結構,對傳統倉儲和物流進行整合服務才是食材生鮮電商涅槃重生之路。
人人都說生鮮電商已死,我看未必。
短而小,沒關系,硬才是道理!——食聯天下,專注食材生鮮電商純干貨!
享渠道整合資源,商行業發展未來,訂閱號:SLTX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