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夏天,五樓西戶的年輕媽媽喜得千金。孩子剛出滿月,她的奶奶就病了。有幾次,我看見年輕媽媽推著安睡的小寶寶,送三歲的兒子去上學。我的心里充滿同情,做媽媽的真不容易,身體剛剛恢復,如此操勞,怎么吃得消?
? ? ? 有一天,下著毛毛細雨,我剛剛從外面回來。走到三樓,我又碰見那位年輕媽媽從四樓上下來。她懷里抱著小寶寶,兒子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
? ? ? ? 我正和她打著招呼,“吱呀”一聲,鄰居的門開了。鄰居阿姨走出來,對年輕媽媽說:“來,把孩子給我。”年輕媽媽感激地說:“姨啊,太麻煩您了。”鄰居阿姨輕輕接過孩子,微笑著逗弄著孩子,說:“不麻煩,這么小的孩子,吃飽了就睡,不淘人。你放心送兒子上幼兒園去吧。”我清楚地看見年輕媽媽的眼睛紅了,轉身下樓時,用手悄悄抹著眼睛。
? ? ? 以后幾天,鄰居阿姨總是早早地打開門,等著年輕媽媽下樓來,幫著看會兒孩子。
? ? 后來,聽鄰居阿姨說,五樓的年輕媽媽推著寶寶送幼兒園,騎電動車十多分鐘的路程,步行來回需要一個小時。那么小的孩子,怎么禁得起路上的顛簸呢。
? ? ? 是啊,我推著五個月大的兒子,都是輕手輕腳,慢慢走,生怕顛著兒子,何況是剛滿月的寶寶。我怎么就沒想到幫她看看寶寶或者替她送兒子上學呢。鄰居阿姨的行為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的自私和冷漠。
? ? 鄰居阿姨并不清閑。兒子一家和侄子一家共九口人,她不僅負責全家的飯菜,還要照顧四個孩子,最大的高中剛畢業,最小的不滿兩周歲,忙碌與勞累可想而知。可是阿姨總是笑呵呵的,單元樓內不管誰有什么事,總是能伸手幫一把,就幫一把。我忘不了中午下班回家后,阿姨端過來的那一碗熱騰騰的魚湯、那一盤香噴噴的小豆腐,忘不了手把手地教我蒸蛋羹。鄰居阿姨的熱情像冬日里的暖陽,融化了鄰里之間的冷漠。鄰居們見面打聲招呼,有事幫個忙,關系變得融洽和諧。
? ? ?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很慶幸有這樣一個好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