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四書《論語》【335】

2015-12-18 華杉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沒有遠慮的人,就永遠生活在近憂里面。所有該遠慮的事,都發展成近憂才處理,一輩子都在做消防隊長,都在滅火,還以為自己日理萬機,多么勤奮,其實這些近憂,都是自己制造的。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就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這樣的人不愿意考慮長遠的事情,甚至輕視長遠的事兒,總覺得那不急,現在急的事兒多著呢,都沒處理完,哪有功夫考慮那么遠的事兒。這樣所有的事兒都變成了急事,因為不急不管。由于沒有長遠規劃、準備和積累,等“長遠”時間到的時候,就沒什么事了,出局了。

不愿意考慮長遠的人,否定一個提議的口氣通常是這樣的——“那得三年!”“那得十年!”言下之意,那需要三年、十年的事兒,咱們現在說它干嘛呢!其實所有的成功都是時間積累,都是笨功夫,花時間越長的事情,越有價值,越有競爭壁壘。因為花三年干成的事,出來就領先三年,別人要攆上,也得花三年時間,三年后,你也又往前跑了三年了,他刻舟求劍是攆不上你。而花十年能干成的事,出來就領先十年。反過來,如果三個月能干成的事兒,別人三個月就攆上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沒有遠慮的人,就永遠生活在近憂里面。因為所有該遠慮的事,都要發展成近憂才處理,一輩子都在做消防隊長,都在滅火,還以為自己日理萬機,多么勤奮,其實這些近憂,都是自己制造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天使循環,和魔鬼循環的區別。什么是天使循環呢,一貫有遠慮,一切有準備,所以沒有近憂,良性循環,以至于天使循環。什么是魔鬼循環呢,一貫在近憂之中,“沒工夫”遠慮,所以所有的該遠慮的事,就都變成了近憂,進入惡性循環,以至于魔鬼循環,心力交瘁。

《荀子·大略篇》說:“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后慮者謂之后,后則事不舉。患至而后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御。”

不管是趨利還是避害,凡事都要想在前面。事情來之前就考慮過了,這叫“接”,事情來了,接上就是,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你有準備;是組織的事情,你有預案,人人都知道該怎么辦,馬上行動起來。所以事情都能處理好,能辦成。

禍患發生之前考慮過來,這叫“豫”,也有預備,有預備,那禍患就不會發生。

發過來,事情發生了你卻沒準備,那叫“后”,落了后手,那事辦不成!禍患發生了才開始琢磨怎么辦,那叫“困”,困住了,那禍躲不過,處理不了!

多少生產安全事故,今天這兒爆炸了,明天哪兒橋塌了,都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活案例——又出事兒了!

《荀子·仲尼篇》又說:“智者之舉事也,滿則慮溢,平則慮險,安則慮危,曲重其豫,惟恐不及,是以百舉而不陷也。”

智者舉事,圓滿時考慮月滿則虧,首先別把圓滿變成了膨脹,膨脹變成了爆炸,其次注意圓滿而懈怠,懈怠而退步出局。順利時考慮艱難,安全時考慮危險,周到地從多方面加以防范,唯恐遭到禍害,所以辦了上百件事也不會失誤。

學論語不是學語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語文上都以為自己懂,就翻過去了。一定要切己體察,反復體會,落實到自己身上,知行合一。所以每一句的解讀,不嫌啰嗦,都盡量反反復復的講,把先賢大德的相關言論盡量組織齊全,反復體會。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這句前面《子罕》篇講過,這里又來一遍,多了“已矣乎”三個字,屬于重出。《論語》里這樣重出的地方也有好幾處。我們就不重復講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每天莫名其妙的想發脾氣,吃不下東西,睡不好覺,整個人的狀態都是蒙的,太痛苦了,經歷過的人才懂得那種不容易。還有漫長...
    靈哩女閱讀 221評論 0 0
  • 今年很流行一個游戲,球球大作戰,特別簡單,剛開始你是一個不足2像素的小球球,靠吃旁邊的道具,身體慢慢變大,最后會變...
    三飯姨閱讀 794評論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