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這是《紅樓夢》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里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
林黛玉,別名顰顰,顰兒,絳珠仙子,瀟湘妃子,金陵十二釵之首。
林黛玉的父親為巡鹽御史林如海,其出身雖系世祿之家,卻也是書香之族。母親乃榮國府賈母最寵愛的女兒賈敏,黛玉六歲時,賈敏得重病不治而亡。因為賈母思念女兒,心疼外孫女,便把她接到賈府生活。不料7年之后,林如海也身染重病而亡,年方13歲的黛玉便成了一名孤兒,在賈府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林黛玉具有絕代容姿,稀世俊美。曹雪芹在小說中并沒有刻意描寫黛玉的美,而是通過別人的語言和觀察而描繪出來的。寶玉初次見到黛玉,只見她“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不禁稱她為“神仙似的妹妹”。
鳳姐說:“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
第二十六回對林黛玉的絕代容貌有一句概括:“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林黛玉的美貌能讓“落花滿地鳥驚飛”,比傳統(tǒng)美女的沉魚落雁更富有情韻。
黛玉不僅長得美貌超群,最重要的是她琴棋書畫,樣樣俱佳。黛玉出生在書香世家,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加之她聰慧好學,閱讀面廣,從正統(tǒng)《四書》到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無一遺漏,對于唐宋著名詩人的作品,也是信手拈來。
元妃省親時,黛玉的才華已露鋒芒。一首五律《世外仙源》就把她才華顯露,另外黛玉的兩首長詩也是膾炙人口,令人讀了不覺潸然淚下的,一首是《葬花吟》,另一首是《桃花行》。
黛玉可謂大觀園里的天才,海棠詩社的學霸。當接到探春提議在大觀園里結(jié)詩社的信箋時,黛玉迫不及待地和姐妹們趕到秋爽齋商議結(jié)詩社的有關事宜。在大觀園舉行的幾次詩社活動中,黛玉所做的詩均力壓群芳。特別是在吟詠菊花詩活動中,她做的《詠菊》、《問菊》、《菊夢》三首詩,以其構(gòu)思精巧,新鮮新奇而在寶玉和眾姐妹們所做的十二首詩中奪魁。其中《詠菊》是她這三首詩中寫得最好的,“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這兩句詩構(gòu)思新鮮,確實是出色的詠菊詩句。
第四十八回,黛玉自告奮勇指導香菱學詩,告訴她“不以詞害意”,知道寫詩“第一立意要緊”不能流于辭藻。
當香菱說自己喜歡陸放翁的兩句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時,黛玉告訴她:“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的……”
黛玉把自己的《王摩詰全集》送給香菱閱讀,讓她把李白、杜甫、王維的詩讀一二百首,然后再讀一讀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詩,這樣不出一年香菱就能成一個詩翁了。
除了詩才出眾,林黛玉還能撫琴識譜,自己賦詞調(diào)弦,彈一曲《美人吟》,引得妙玉寶玉“雙玉讀曲”。林黛玉的女紅也是很出色的,她送給賈寶玉后來又奪回來剪毀的刺繡荷包,就是做工精細的工藝品。她還有劃線裁剪衣服的好手藝。放風箏玩時,見寶玉的風箏放不起來,她告訴說風箏頂線不好,按她說的一試,果然靈驗。凡此種種,無不表現(xiàn)出黛玉心靈手巧,多才多藝。
黛玉本性善良,性情率真,能與人坦誠相待。從教香菱學詩這件事中就能體現(xiàn)出黛玉的善良,香菱薛寶釵的哥哥薛蟠的妾,她本來的身份為奴仆。黛玉并不嫌棄的身份,一片熱誠地幫她講解詩歌的格律章法,教著懂得作詩首在立意,借詩集給她讀,一次次幫她評講修改作業(yè),一點點把香菱領上了路,以至于后來香菱作的詩眾人都夸“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黛玉的善良和率真還表現(xiàn)在和寶釵的關系上。因“金玉良緣”之說使黛玉覺得薛寶釵對自己內(nèi)心向往的美好愛情造成了威脅,所以她一直對薛寶釵耿耿于懷。可是自從寶釵對黛玉說過西廂記等禁書的時候,黛玉將寶釵當成知己,互訴肺腑語,義結(jié)金蘭契。
一次,薛寶釵派一個老仆人到瀟湘館給黛玉送吃的。黛玉讓丫環(huán)拿了幾百錢塞給老仆人買酒吃,說“大晚上的難為她冒雨送來,怪辛苦的”。幾百錢可是賈府里下等丫環(huán)一個月的工資呢,黛玉毫不吝嗇地送給老仆人買酒吃。
黛玉稱她的丫鬟紫娟為“妹妹”,一次,黛玉和寶玉矛盾鬧得很厲害,紫娟毫不留情地批評黛玉:“寶玉若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紫鵑是丫頭,黛玉是主子,是小姐,她話說那么厲害,黛玉卻能接受。
黛玉焚稿時掙扎著向紫鵑說道:“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雖是老太太派你服侍我,這幾年,我拿你就當作我的親妹妹。”黛玉臨終時也是對紫鵑一聲聲喚著“妹妹”交代后事:“妹妹!我這里并沒有親人,我的身子是干凈的,你好歹叫他們送我回去。”
悉心輔導女仆出身的香菱作詩,對仆人的關心,和丫鬟以姐妹相稱,捧出一顆赤忱的心和寶釵交往,這是黛玉善良和率真?zhèn)€性的具體表現(xiàn)。
黛玉愛使小性兒,說話刻薄。她的這個個性在小說中的多個方面都有表現(xiàn),例如:“周瑞家的送來了兩枝宮制堆紗新巧的假花”,可是黛玉卻并不關心宮花的新巧,只是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此時,黛玉并不在乎這宮花有多高價值,在乎的是自己在賈府眾人眼中的地位是不是遭到貶低。
寶玉房里的丫頭晴雯拒絕開門一事,其實只是晴雯未能聽出黛玉的聲音,以為是別家的丫頭。本屬誤會,可憐的林黛玉卻想到自己是寄人籬下,看人的眼色行事。那一夜她“倚著床欄桿,雙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讀到這些文字,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黛玉當初凄涼的處境。
在前三十二回中,黛玉最愛給寶玉使小性兒,每一回都是寶玉一遍又一遍地給黛玉賠不是他們才和解。黛玉在寶玉面前喜歡使小性兒,無非是因為疑慮寶玉喜歡別的女孩。特別是寶釵到來后,有關她和寶玉的“金玉良緣”得傳說更加重了黛玉的憂慮。只要遇見或者聽見寶玉和寶釵的事,她不是默默流淚,就是對寶玉熱嘲冷諷。在三十二回寶玉和黛玉互訴肺腑之言后,黛玉再也沒有給寶玉使小性兒。
林黛玉處在一個龐大的封建官宦家庭,她謹記其母的遺訓:“外祖母與別家不同”,因而在賈府中是“步步小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正因為寄居在這種黑暗的環(huán)境當中,林黛玉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做法。因此,黛玉的這些小心眼兒也就變得情有可原,甚至更能使認深切體會到黛玉寄人籬下的生活是多么的無奈和凄涼。
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是最純真、最優(yōu)美的愛。兩人初次相見,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講的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霞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yǎng),遂得脫卻草胎木質(zhì),得換女體。”這神瑛侍者下凡后,絳珠仙子也隨著下凡為人。她要用一生所有的眼淚,還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這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分別是人間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前身。曹雪芹用浪漫的筆調(diào),神奇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了新奇絕妙亙古未有的“還淚”之說。“木石前盟”更是寶玉和黛玉的愛情蒙上了一層神秘而美麗的面紗。
黛玉初來賈府之時,和寶玉同吃同住,朝夕相處,相互了解。長大后一同住進了大觀園中,一起經(jīng)歷成長,又經(jīng)歷無數(shù)次考驗。黛玉熾熱地愛著寶玉,但卻又必須把這顆心深深地埋藏在那閨閣小姐的身份里面。在寶玉有一肚子話不能講;講了,卻又常常講得不明、不透、不到位、不是地方,所以引起黛玉的誤會。他們二人在一起,盡管有很多的眼淚與煩惱,但卻能使人深切地體會到,他們的愛是刻骨銘心的。
然而,黛玉寄人籬下,身單影孤,在那個婚姻必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會環(huán)境中,沒有人為她做主,一面是柔情蜜意,一面是風刀霜劍,黛玉有苦難言。在無意間她從傻大姐那里得知寶釵將要嫁給寶玉時,在抑郁中病情愈加嚴重,以致神情恍惚,無端自虐。終于在寶玉被蒙蔽中與寶釵拜堂成親之時,焚詩稿斷癡情,流盡了最后一滴眼淚。
“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林黛玉無依無靠,成了懸在枯木上的玉帶。如此聰明有才華的女子,最后卻沒有和寶玉的愛情修成正果,孤零零地慘死在病榻之上,她的悲慘命運不由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