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看見一篇文章,它把我們的一生當做一天的時間。如果我們的一生只活八十年,等劃分為二十四份,二十歲的我們是一天中的什么時候了?早上六點。是不是覺得感覺自己在世上活了許久,卻才早上六點鐘?我很驚異的看著這個數字,原來我的人生才未開始,一切皆還在醞釀當中,朝陽還在初露,新的一天尚在啟程。其實,我們未老。
我們總是感慨時間,其實是在恐懼著時間在我們指尖悄無聲息就逃逸了,回避著它推著我們向前。未來充滿未知,冒險,以及不可預見的苦難,習慣了安逸的我們,習慣了父母支配的我們,習慣了老師說教的我們,面對這一切開始無所適從,開始不知所措,開始逃避責任。我們處在自己的回憶里,獲得安定,平靜和滿足,這份自我可以讓自己暫時的回避外界給予的種種挑戰,壓力。于是,我們發現自己老了,只剩下腦中的記憶和自己相伴。
其實,我們未老!
尚在黎明的我們只是習慣了黑夜帶給自己的安全感,朝陽升起的那一刻刺破云層的陽光暫時晃了我們的眼睛,我們還在打探晨曦里的世界,所以顯得些許懼怕和幼稚。現在適應期已過,我們是否該承擔起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雛鷹會站在巢邊迫使自己墜落,在墜落中學會飛翔;蒲公英會四處流浪,在流浪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我看見和我一樣的人在學著成長,雅安地震中年輕的士兵在殘骸中穿行,忘記這里無法預料的坍塌,忘記這里的滾石;志愿者和震中的人們一起重建家園,他們在心里記住這里的悲痛和希望,用雙手送來愛心與關懷;獻血的身影在學校里的獻血車旁排起長龍,匯聚自己的點點愛心;支邊的青年教師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無視那里的漫天黃沙,無視那里的崎嶇山路,用心的播種灌溉。是的,未來我們無法預料,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無可預知情況下,我們才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意料之外的奇趣。記憶雖美,但是未來卻會在過程和想象中更加精彩。
其實,我們未老!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