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微信公眾號:TakeControl
既然要寫一個“一周偶像”的專題,自然是要寫我最喜歡的韓國演員河正宇,沒有之一!
我從2013年那部大熱的《恐怖直播》迷上他,順帶也迷上了韓國犯罪片,他可以算是我走進韓影的敲門磚。
河正宇在中國被稱為“糙叔”,因為他在每部電影里都很“糙”,沒有帥氣的發型、沒有漂亮的衣服,經常灰頭土臉,經常被電影里的其他人揍的鼻青臉腫。
我覺得他最帥的扮相當屬《暗殺》中的夏威夷手槍,但是奈何最后還是被飾演反派的李政宰干掉了。
其實河正宇算不上正經的韓國帥哥,B站彈幕上甚至有人說他長得像王大錘。他的顏值比不上李敏鎬、李鐘碩這樣的韓劇花美男,就算在忠武路演技派中也排不上前列。
元斌、鄭雨盛、李政宰、姜東元……比他顏值高的忠武路實力男演員太多了。可他就是憑借著這股“糙”勁成為了一個連頭發絲都能演戲的演員。
讓河正宇聲名大噪的是2008年羅泓軫導演的《追擊者》,這是羅泓軫的大銀幕處女作,但是卻優秀地不像一部處女作。
電影是根據曾經轟動韓國的殘忍殺人魔柳永哲的真實事件改編,豆瓣8.4分,好于93%的犯罪片,好于96%的驚悚片。
河正宇飾演的殺人狂魔英民是極度封閉的性無能,他冷得像結滿冰凌的孤島,只能通過謀殺、甚至肢解應召女郎來獲得快感。他面無表情的殺人、拋尸、把錘子砸向應召女郎腦袋。
他躺著沙發上抽煙,平靜的看著魚缸里自己割下的人頭。他鼻青臉腫的坐在警察對面,冷靜地訴說自己是怎么讓尸體里的血流干的。
他沒有人性、沒有情感,沒有溫度,他頂著一張人畜無害的臉,卻把一個變態殺人魔演到極致。
影片中扮演追擊者英浩的是金允石,英浩以前是位刑警,而現在是手下管理著一大批應召女郎的皮條客。
刑警淪為皮條客,皮條客與變態殺人狂魔的追擊戰,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
而這就是韓國犯罪片一貫的調調,黑警察、黑政府,直面社會黑暗,深挖體制頑疾。在這部影片中肢解、分尸、斷頭、虐殺、血腥暴力各種十九禁的畫面都有,但它不獵奇、不偏執。
它穿過獵奇的表象,將匕首直指孕育罪惡的土壤和國家安全系統的弊病。
這部電影在當年的頒獎禮上獲獎無數,考慮到有些人可能沒看過,我就不劇透了。只想讓大家感受一下“糙叔”在這部電影里被揍成了什么鬼樣。
《追擊者》大獲成功之后,羅泓軫、金允石、河正宇的“鐵三角”再度出發,又拍攝了一部經典的犯罪電影《黃海》。
這部電影從創作籌備到完成,歷時近三年。為了拍攝電影中的打麻將戲份,“鐵三角”在吉林延邊住了好幾個月,學習打麻將,學習延邊方言,最后河正宇還開玩笑說終于明白中國人為什么這么喜歡打麻將了。
這種角色體驗對于河正宇來說已是常事,為了拍《國家代表》他學了四個月滑雪,為了拍《恐怖直播》,他專門練就了標準的韓語播音腔。為了拍《柏林》他接受了三個月武術、格斗、長跑以及射擊的訓練。
河正宇就像是一塊橡皮泥,什么樣的角色都能演,他不限戲路,不限類型。他能演變態的殺人狂魔、失意的人生屌絲、俠氣的賞金殺手、猥瑣虛偽的騙子、不羈的黑幫大哥……
就拿我愛上河正宇的那部《恐怖直播》來說,一間小小的演播室,一張廣播臺,電影開頭的他無良又可惡,被炸毀的大橋,死傷的人民不過是他重回電視主播的跳板。
但是他也可悲又可憐,他在全國人民面前被爆出收受賄賂,他成為陰謀論的棋子。他知道了恐怖分子爆炸襲擊的真實動機,他慌亂、他緊張、他暴躁、他無奈、他同情。直到最后他對整個國家體制灰心,孤注一擲地按下炸樓的按鈕。
影片從頭到尾都沒有離開那間小小的演播室,也沒有離開河正宇。主人公所有的情感變化和內心活動都被他完美地消化。這部影片被影評人稱為“小空間、大格局、一個人的獨角戲”。
但是好像演員并不是他的終點,2013年他自編自導了《云霄飛車》,2015年自導自演改編了余華的著名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因為審查的緣故,這部小說在中國沒人敢拍。
除了電影,他還喜歡畫畫,他沒接受過任何專業的繪畫培訓,但是卻畫了一幅又一幅的作品。他說畫畫能凈化心靈,并且能在繪制的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
昨天晚上我二刷了《暗殺》,影片中的夏威夷手槍把我蘇的心神蕩漾,他拿槍的姿勢真是帥到飛起。一邊看我一邊想,真羨慕韓國能拍出這種商業與抱負同在的抗日電影。
商業節奏之內,是影片多面的人物線索,是緊張刺激的暗殺過程,是懸念迭起的劇情走向。商業節奏之外,傳達的是對于殘酷戰爭的反思,對于國家民族的愿景,對于生命可貴的思考。
而我們卻只能拍出“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手榴彈炸飛機”這樣的抗日神劇。
廖凡曾經在采訪里透露非常羨慕河正宇,說他既可以演《追擊者》里的變態殺人犯,又能演《黃海》這樣相對藝術的電影,還可以演《柏林》那樣的商業大制作,同時也不會錯過《恐怖直播》這種小型的精彩類型片。
我能感受到廖凡言語中的無奈,他雖拿下柏林影帝,但他想拍自由的電影,他想拍真正的犯罪片。
但是在中國,在這樣的國家體制和電影市場之下,想拍出真正自由的電影太難了。網絡上總有人說韓國的電影能改變國家,而我們的國家能改變電影。
我一向是極不喜歡這句話的,把電影市場的畸形一股腦的推給體制,未免太過絕對。在強奸也難定罪的印度,依然有講述性自由的《炙熱》,也有被稱為“印度良心”的《真相訪談》。
我們也有《霸王別姬》、《鬼子來了》、《白日焰火》。但是不可否認,這句話很對、非常對,不過是我自己不想承認其實我們這么遜罷了。
我突然很慶幸糙叔生在韓國,慶幸他生在韓影廢除審查的年代,慶幸他生在韓影不斷崛起的時代。
如果他在中國,可能是另一個郁郁不得志的廖凡。在畸形的商業市場和強硬的國家體制之間徘徊行走,空有一身本領,但卻只能演一些無關痛癢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