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 看過很多次悟空傳。從小學的時候剛接觸到網絡小說,到現在大學,也看了不同的版本,每次都有新感覺。
書有讀盡時,有些書讀到一些時候就不該再看,悟空傳就是這樣。書的寫作和表達方式決定了它不那么淺顯易懂,但是和哲學的難懂是不一樣的。這種朦朧感不是所有電影都可以很好地駕馭的,尤其是現在。或者說是許多觀眾不能駕馭的。
人最經常做的事情就是自我感動,曾經為這為那掉過的眼淚激蕩的情緒其實都虛假,真的有那么感人嗎?作者寫作的目的是為了感動讀者嗎?是的,但不過是為了感動第一個讀者——作者本身。
而被作品撩撥的讀者,多數會隨書的內容去夸大自己的經歷。感動存在,可是里面的水分有多大,可能自己也意識不到。
《悟空傳》的電影上映前,我真的特別特別期待,很想看最后在旁觀下自我爭斗的悟空。最后看到的電影不是那樣,但是我也不失望,書和電影本就是不一樣的,雖然電影那套在內核上的外衣是殘缺的,可是看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流淚。
我喜歡書里的愛情,喜歡天蓬和阿月固執的守護與等待,喜歡他們在天火中的成全;喜歡悟空無所畏懼卻心有掛念;喜歡金蟬子的無視天地。
少年意氣夢幻泡影,在書里有些答案是找不到的,只會讓人越陷越深看不清現實。
告別悟空傳,告別眼淚與錯覺。我要去立自己的悟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