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幾乎沖擊了所有領域?,F在正步入信息社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正當我在教學中對如何使用信息技術而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這個暑假我有幸遇到了互加計劃,加入了教育信息化2.0信息素養提升班。在學習中我受益匪淺,分享了王子老師的極簡小技術,學習了唐曉勇校長技術支持下的學習變革,學習了梁勇校長的教學PPT的設計與創作,以及兩位思思老師的思維導圖……。雖然每次學習、打卡都很辛苦,但卻收獲滿滿,互加計劃開拓了我的教學視野,更新了我的教學觀念,在學習中我掌握的信息技術為我在教學中大顯身手創造了條件,我會使用各種小程序了!我不在盲目的制作課件了!我會思維導圖了!
每次老師的課都讓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兩位思思老師的課讓我腦洞大開。在聽課之前,僅僅是聽說過思維導圖,對思維導圖還不了解,聽了之后,讓我知道了思維導圖不但形式多樣,而且還能夠把它運用到教學中,并能發揮它的重要作用。那么思維導圖是什么,思思老師詳細地為我們解讀并教我們如何制作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最初是1974年英國的東尼.博贊開發的,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因此、思維導圖具有人類思維強大功能,能調動大腦發散性思維,是大腦使用說明書。
思維導圖將思維可視化,有四個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像上。2、各個次主題作為分支從中央圖像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圖像或者印在相關線條上的關鍵詞構成;一般性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相互連接的節點結構。
思維導圖的類型
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
思維導圖的作用
首先,語文教學過程中,在預習時,要求學生尋找課文的知識點和問題,梳理文章結構、要點等;課堂上師生互動,探究學習后,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圖形畫思維導圖,激發想象力和創作潛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
其次,使用思維導圖更易于接受和記憶,有視覺刺激、多重色彩、多維度的思維導圖,而不是單調煩人的線性筆記,更加符合大腦的運作模式和學生的思維記憶特點。
再次,思維圖式之于寫作教學同樣具有較大的功效。在作文構思階段,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整理有關材料。先將作文題目或主題以一合適的圖形至于紙的中心位置,然后展開聯想,思考與中心圖有關的內容、材料,并對思維結果加以調整,最終形成一張作文的思維導圖。在作文構思時,也可以幾個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大家共同繪制作文的思維導圖,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寫作的思維廣度和寫作的積極性。
課上看見思思老師用思維導圖教孩子們寫作文,我也有了用思維導圖的想法和沖動。我們本學期的第一次作文是小動物,教學話題作文“小動物”寫作指導時,首先把寫作任務出示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圍繞“小動物”這個話題進行思考,將思考的結果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現出來,“小動物”從外行、生活習性、愛好、故事、和小動物有關的詩、詞語、兒歌等等不同角度,并用不同的線條標出縱向、橫向、逆向思考的“路線”。使學生在積累豐富素材的同時感受和了解小動物的特點,這樣即理清了思路,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的作用還有很多,思維導圖可以用來知識歸納,可以讓所學內容清晰直觀的展現在眼前,一目了然。思維導圖還可以幫助我們用來偏旁識字,很方便,很形象。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某一篇課文的脈絡,對于教師的教學有輔助作用,對于學生的學習條理清晰。
? ? 總之,縱觀王思思老師的《跨學科視野下的自然筆記》和朱思思老師的《教學實踐中的思維導圖》讓我對跨學科教學和思維導圖的有效結合有了新的認識,對我以后的教學會有很大很大的幫助。
? ? ? 這個暑假,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我會沿著互加計劃的足跡繼續前行,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為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做好充分準備。
? ? ? 有緣遇見,有幸提升,剛好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