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夫妻溝通中,一方或雙方是超理智型溝通方式,其特點是在溝通中不但會忽略自己的情感需要,同時也忽略他人的情感溝通需求,還會有意無意的忽略當時談話的情境和環境。這種溝通模式在溝通中,愛講的日常用語通常是:
“這很正常,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一旦做錯了事,就是需要自己承擔的”
“你這個問題我根本不想回答”
“如果有什么問題,請你去找我的律師解決好了”
“我現在沒有時間,可能以后也沒有時間來回答這個問題。”
......
這種人的特征是做事有條理,處事精明嚴謹,表現聰明智慧非常能干,遇事追求完美,但因遇事過于冷靜過于理智,會顯得沒有人情味,常常被別人稱為“冷血動物”。
代價:總覺得生活不豐富沒有光彩,非常無聊,對事、對人、對環境常常表現的沒有情趣,自我認知無論什么事好像都不由自主的要上綱上線,如果達不到所要求的水準,絕對不會停止,有強烈的被控制感,但又無力改變自己的習慣行為,常常自感壓力,感覺人生沒有意義,內心與生活表面行為不能完全統一,盡管自己全心全意的在做事,可結果還總是會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
如:一位妻子求助婚姻家庭咨詢師。妻子說她丈夫簡直是一個冷血動物,一點愛心都沒有。她說她的丈夫說話也沒罵你,也并不是故意讓你生氣,但是聽他說的話,能活生生把你給氣死,讓人哭笑不得,有時又能讓你欲哭無淚。
妻子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去年我媽媽年齡大了,哥哥姐姐打電話說我媽媽病重了,讓我回去照顧一下重病的媽媽,我回娘家一個月后的一天早上,她老人家離開我們去世了,我傷心極了,我媽媽是一生中最疼我的人,我愛媽媽,母親就這樣徹底離開了我們,再也無法相見了,我痛苦到了極點,特別需要人的安慰,就給他打了一個電話,從心底里想讓他安慰我一下。我的聲音已經哭啞了,但在電話中仍然是哭著告訴他,可電話那端他聽到這個消息后非常冷靜,說:我現在還在三亞開會,需要三天才能結束,三天后我不直接飛回家,我可以直接去媽媽家好吧。
我聽了他電話那端冷靜,毫無情感的這番話,就生氣說:你不用來了,三天后我媽媽已經安葬了,你還來干什么。你猜他說什么?沒事!我可以立刻給我的律師打電話,可以派我的律師去負責全程安排喪事。我又大聲的說:不用!律師可以代替你呀?是我媽又不是你媽,我媽媽她老人家有兒子,不需要你的律師來安排,喪事用的上律師嗎。他說律師和我去不是一樣嗎?他真的會把事情做得很好的。我說:不用,你要讓律師來,我也會把他趕出去的,你聽說過家里辦喪事要請律師的嗎。
咨詢師聽后,同樣是這個例子問丈夫,丈夫仍然認為這件事就應當是那樣辦,按自己的經驗,開會是上一級領導安排的,他在三亞的會議有重要的報告要做,不可能中途缺席。所以只能派律師前往去幫助解決,這不是很好嗎,我覺得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和解決途徑,可妻子就是不同意,誰知道為什么呀。
妻子這時委屈的說,媽媽去世,她的心情非常傷心,她和丈夫打一個電話,想聽一聽丈夫的聲音來安慰自己,就是想讓自己的丈夫對我說:“親愛的,你不要傷心,我知道你悲痛的心情,媽媽走了,要節哀,我開完會一定會第一時間趕到你身邊!”妻子說完了這番話,又一次低頭哭泣。
在一邊的丈夫驚奇地說:“啊!原來你只是要這些呀?我當時聽到你說的噩耗,非常理智的思考后才決定讓律師幫助處理,我認為媽媽去世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既然老人已經過世,喪禮一定要辦的隆重,因此才決定派律師去,因為我相信他會辦事,可以把事辦的更妥當。原來你只是要我說幾句安慰愛你的話呀?你當時為什么不告訴我呢?
妻子也生氣的說:你聽說過死人請律師的嗎?你以為律師能做一切啊!你無論辦什么事,哪個不是嚴密思考過的呀!但我是你的妻子,天天面對你嚴密的思考,有些事根本不是要你想對策,只要你通情達理讓人感覺到你是一個正常人就行了。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嗎?你的腦子像個計算機,整個人也像個機器人,毫無人情味,就知道思考。
丈夫再次說:“我真的沒有想到,那天那個電話,就是想讓我安慰一下就行了,因為媽媽也很愛我,我也很傷心。我想媽媽已經去世了,我怎么也要為她老人家辦一個隆重的喪禮,但自己工作纏身,只好想了一個辦法,沒有想到傷害了你,到今天我才明白你當時為什么那么生氣,為什么那么反對律師去。
丈夫是超理智型溝通交流模式,談什么問題,在溝通中表現出忽略自己的情感表達,也忽略了別人的情感需求,也完全忽略了當時的情境內容,和當時悲痛的心情。女人愛講情感,需要有愛,需要有語言安慰;而男人溝通愛講事,愛講事情解決的方案,直接講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結果。如果再遇上丈夫是超理智的溝通表達模式,會直接給自己婚姻家庭溝通造成的誤解。
無論什么樣的溝通模式都是可以改變的,但一定是在夫妻彼此恩愛的前提下,只有真愛才能使夫妻建立愛的溝通模式,使自己的婚姻家庭更加甜蜜和諧幸福。
問題思考
1,你認為家是講愛的地方還是講理的地方?
2,你的配偶是超理智型的思維模式嗎?
3,你愿意用真愛去幫助配偶,改變超理智型溝通模式變成真愛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