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總在談堅持、毅力,卻從來沒有持續去做好一件事?問題可能不是你沒有毅力,而是這個詞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你的操作系統里。
如果你的系統里有了時間管理的概念,那么你就會想著如何管理時間,而忽略了如何管理自己。如果你的系統里有快速閱讀的概念,那么你只會覺得讀的太慢,而忽略認真思考。同樣,一個腦子里滿是堅持和毅力的人,恐怕永遠在糾結如何擺脫痛苦,而不會想著轉變個角度,這件事或許就會成為快樂的事。
把一件事定義為一件需要堅持和毅力的事,事實上給了自己心里一個它很痛苦的暗示。如果一件事是讓人快樂的,自愿的,甚至是不做就不高興的,那么這件事本身就不需要堅持。
所以重要的不是把關注點放在其他地方,是要找到當下對自己最重要的意義,并且把它均攤到每天的任務,這樣才可能讓你不停得去做點事。
聰明的人會想辦法把想做的事,賦予更多的正面意義;或者說把不做這件事的后果,賦予更多的負面意義。這樣就把自己想做的事變成樂意做的事,把不想做的事變成自己嫌棄的事。這樣就保證了自己做正確的事的積極性,而不是用堅持和努力強迫自己。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你與擁有某項技能的人(最好是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不由自主的發現和感受到,那些技能其實是很自然,很實用,甚至沒有它根本是不行的。這些基本判斷的改觀和對潛意識的影響,會極大地影響你的行為和感受,讓自己以為困難的事變成更隨意更樂意去學的東西。這對于學習者和追求進步者來說,都是巨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