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媽高血壓住院了。”
招男接到弟弟電話時,沒有擔憂和緊張。
“你啥時候回來看媽?”
“我這邊走不開,轉(zhuǎn)2萬塊過去,請個護工照顧媽吧。”
雙方沉默,良久無語,招男把電話掛了。
“媽媽,我要喝水。”5歲的女兒在房里叫喚。
招男趕緊端水過去,“小寶,媽媽給你冰敷一下,很快就好了。”
小寶無力地看了眼招男,像只犯困的貓迷迷糊糊睡去。
招男測了溫度,38.6度,還不是特別高,再說丈夫出差了,自己沒必要一個人帶女兒去醫(yī)院折騰。
她把濕毛巾放小寶額頭上,拿出退燒藥備用。
安頓好女兒,招男拿出手機給弟弟轉(zhuǎn)了2萬元。
其實,招男并沒忙到回不了娘家的程度。她只是不想回去,哪怕母親病躺在床,她也無心相見。
也不能說招男有多么的冷血,平日里,為母親花錢從不含糊。
但跟物質(zhì)上的大方相比,招男在感情上對母親卻很寡淡。
她心里有打不開的結(jié)。
2
80年代初,招男出生時,母親唉聲嘆氣,“哎,又是個丫頭,就叫招男吧,希望她能引來弟弟。”
“生女也是喜事,多子多福。”奶奶雖然期盼孫子,但她們那代人都生十個八個,她覺得多幾個孫女也是好事。
“再生我的飯碗就要掉了!”父親畢竟是讀過書的人,把自己的前途看得比“香火”重要。
“我們做農(nóng)民不領(lǐng)國家工資也能過好的,但不能沒有兒子呀,我要生兒子。”母親落淚。
當時,家還在農(nóng)村,那個環(huán)境下,沒有兒子,會被街坊四鄰欺壓,還有農(nóng)婦生不出兒子被趕出家門。
母親如履薄冰,覺得唯有兒子能讓自己腰桿挺直。
老天垂憐,一年后母親就生下了弟弟,她抱不離手,笑容像向日葵一樣燦爛。
3
為了照顧弟弟,母親給一歲的招男斷奶了,奶奶用粥湯當奶喂招男。
在招男印象里,童年只有奶奶滿臉的皺紋、粗糙的雙手、睡前講鬼怪故事。沒有任何被母親抱過記憶,想不起一點和母親睡過的片段。
母親確實是沒有時間和精力抱她的。
恢復高考后,父親考上大學,跳出農(nóng)門在城里工作,母親獨自在村里種地,奶奶能幫上一些忙,但母親仍很辛苦很辛苦。
直至現(xiàn)在,招男還記得,母親在田里插秧、割禾,腰彎得像一把弓,渾身汗?jié)瘢瑵M手泥漿,小腿上爬著幾個螞蟥貪婪地吸血。
干完一天的農(nóng)活,晚上還要帶年幼的弟弟睡覺,母親已顧不上兩個女兒。
4
招男6歲時,父親找關(guān)系把母親調(diào)到城里工作,先在一個工廠當工人,三班倒,工作重,每天都筋疲力盡。
那時都是奶奶在做飯。
后來母親轉(zhuǎn)成了正常上下班的干事,但在招男的記憶中,沒吃過母親做的一頓飯,也沒穿過母親買的一件衣服。
孩子多,工資低,母親說沒有余錢來裝扮女兒,她自己也是長年累月穿著洗得發(fā)白的工裝。
但母親卻省吃儉用給弟弟買新衣新鞋,而招男和姐姐的衣服都是表姐們淘汰下來的。
母親說:“家里窮,弟弟要給家里撐門面,幾件新衣是要有的,你們姐妹倆長大了努力工作給自己買吧。”
物質(zhì)匱乏的日子里,只能顧得上讓一個孩子體面,母親選擇了顧兒子。
招男對母親的偏心很不滿,時常頂撞,發(fā)泄情緒。
母親是個脾氣極好的人,對孩子從不打罵,面對暴躁如小老虎的女兒,她干脆避而遠之,讓孩子自己看書想通。
招男就這樣看著母親冷靜的面容長大,對母親也變得很冷淡。
她想不起母親的懷抱,想不起母親的溫暖,做不到跟母親親近。
5
招男22歲大學畢業(yè)時就馬上嫁人了,跟姐姐一樣,嫁到了幾千里外的遠方。她們都想遠離這個讓她們覺得冰冷的家。
別人家的女兒遠嫁,當媽的能哭暈過去,但自己母親沒有絲毫愁容。她歡天喜地帶著招男拜祖宗、走親戚。
繁縟的禮節(jié)過后,母親對招男說:“我風光地把你嫁出去了。條長路遠,你不用惦記家里,跟人家好好過日子。”
招男低頭不語,母親認為拜祖宗、走親戚就是風光地嫁女兒了,而自己想要的卻是一個溫馨的婚禮,母親的心永遠不在女兒身上,永遠不懂自己。
母親的語調(diào)變得有些哀傷,“你們女兒遠嫁就成外人了,我也指望不上你爸,老了只能靠你弟。”
招男感到心酸,母親是大字不識幾個的農(nóng)民出身,“養(yǎng)兒防老”的思想嵌在骨子里,根深蒂固。
也怪不了她,女兒們確實不在身邊了,她還沒先進到懂得“錢比兒子有用”。
而父親確實是她指望不上的人,打小就被奶奶寵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爺”,跟沒文化的母親也沒什么共同語言。
老實本分的母親是奶奶相中的兒媳婦,父親在感情上始終虧待母親。
父親倒是不重男輕女,他只是天天都跟孩子搶電視看而已。
父親是個長不大的巨嬰,如果母親病了,他能看電視到半夜,也不給母親端一杯水。家里的米吃完了,如果碰上母親有事沒去買,那全家就餓肚子。
招男鼻子發(fā)酸,母親是個可憐人。是時代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是婚姻悲劇的主角。
6
“媽……媽……渴。”
小寶的叫喚打斷了招男的回憶。
她一看,小寶有氣無力地蜷縮在床上,臉蛋被燒成了熟透的蘋果,干裂的嘴唇幾乎要滴出血來。
一測,40.6度!
招男慌了,各種孩子發(fā)高燒夭折的新聞不停在腦海涌現(xiàn)。
趕緊在網(wǎng)上叫了“快車”,但已經(jīng)晚上12點多了,過了很久也沒約上車。
招男只好把孩子放嬰兒車上,邊推著孩子向前走,邊找出租車。
干冷的冬風吹著路上的枯葉向招男飄來。
這一幕真熟悉,小時候,母親也常在寒冷的冬夜背抱著招男上醫(yī)院,有時候父親一起送,但很多時候,父親要出差的。
母親一個人背幾十斤重的孩子趕著上醫(yī)院,就像現(xiàn)在的自己,無助、勞累、驚恐,卻為了孩子咬牙挺住。
還好很快就打上車了,孩子在醫(yī)院里吊針,招男眼皮打架、心力交瘁地守了半宿。
歷史驚人地重現(xiàn)。
人只有到自己也做父母養(yǎng)育孩子后,才想起以前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種種辛苦。
自己對母親種種的怨恨,是因為記憶曾經(jīng)自動篩選,總是記著母親的不足,而忽略了母親的付出。
招男決定,孩子康復后,帶著她回去看母親。
7
回娘家時,母親還在醫(yī)院治療,招男到細心入微地照顧母親,就像小時候母親在嘔心瀝血照顧自己。
生命是一場輪回,你養(yǎng)我小,我陪你老。
招男照顧到母親出院后,要離開了。
母親把自己種的花生塞滿了幾個大包給招男, “沒有農(nóng)藥,比超市的有營養(yǎng)。”
招男打開一看,都長芽了,看起來,留了很久。也許,母親在年復一年地等著這個曾經(jīng)被自己冷落,也冷落了自己的女兒。
心里一陣疼痛……
母親不能給孩子最好的,但她卻把自己僅有的,心里認為最好的,全部都給了孩子。
就如當年,母親帶著自己拜祖宗、走親戚,她認為是“風光”地把女兒嫁了出去,給了女兒最滿的祝福。
招男鼻子發(fā)酸,為了避免在父母面前掉淚,趕緊出門。
父母住的還是沒裝電梯的樓房,招男拉著小寶快速蹦下樓梯,三下五除二就鉆進了約好的“快車”。
從后視鏡回看,母親在父親的攙扶下下樓梯,神情很著急,但腿腳卻走不快,緩慢地往下挪,目光追著女兒離去的車,眼里全是不舍……
招男潸然淚下。
小寶擦拭著招男臉上的淚水,“媽媽,離開外公外婆你難過是嗎?那以后我們常常回來看他們。”
招男緊緊抱住女兒,“好的,以后我們常常回來看他們。”
(小說完)
題外話:
一位讀者跟我說了她跟母親的矛盾。
老一輩人做父母,他們的思想見識、育兒方式確實有很多不足,這是他們所受教育欠缺,和成長環(huán)境局限造成的。
也許他們給過子女傷害,但與他們?yōu)樽优冻龅膼巯啾龋档梦覀冊彙?/p>
沒有父母是完美的,父母給子女的愛也會有欠缺,但他們是我們的父母,和我們血脈相連,是我們生命的根。
所以,接納他們的不完美,就如同寬容自己的不足,在父母有生之年,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好好待他們。
著名作家劉瑜在寫給女兒的信中說: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我也想說:愿所有人在得到中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