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跟我的朋友開玩笑說,我就是來混大學的,混完四年我就去混社會。
大學,沒意思。
然后,我真的是混了四年大學。
除了年齡是正向增長,其他所有都是負增長。以前拼了命也要考上好大學的那股勁兒都不知道跑哪兒了。
老早就聽別人說到,大學啊,就是個小社會,社會嘛,各行各道的人都有。
還真是。首先是同學都是各個從未聽說過的地方來的,說的方言基本都聽不太懂。然后就是他們玩得也跟我不一樣,比如三國殺,我在大學之前只聽說過三國演義,從來沒聽說過三國的劇情還可以這么玩。
不過都還好,同一個寢室都是男的,雖然他們都有女朋友就我沒有。
頭一次離開家去到這么個地方,當然會期待到這里能認識更多的人,他們出現在我的世界里,跟我產生交集。
的確,僅是大一一年,認識的人就超過了整個高中三年認識的人。學校里有很多學生會部門可以參加,另外還有將近100個社團。這讓患有選擇綜合癥的我還犯了難。
大一不久加入了學院學生會的一個部門,認識了一幫朋友。有的時候會一起去喝喝酒,或者就在草地上坐著談論哪個妹子。
還不錯,有那么幾個交心的。
不過我卻發現個現象,大學里的關系多半是泛泛之交。
不光是我,身邊的好多人都這樣,看到熟悉的人卻喊不出名字,想要打招呼卻被別人直接忽視。
這相比高中而言完全就像是來了個從100突然減速到0急剎車然后加180?急轉彎。懷舊的我開始念想起我苦命卻感觸深刻的高中歲月。
高中的時候,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樣的,反正我很單純,目的就是為了考上大學,至于考上大學之后要干嘛,我從來沒想過。
每天除了做試題就是聽老師念經。三個年頭的相處,也算是認清楚了每個人長什么樣,能夠在人群中一眼認得出來誰是張三,還有誰是自己喜歡的妹子。
以前覺得同學遞給自己的寫加油鼓勵之類話的小紙條很肉麻,現在想起來那樣的關系還真的因為單純而顯得尤為珍貴。
上了大學,完全成了另外一個模樣。
算了,不去深究。可能它本來就該是這樣。
大學里,我們變得越來越熱衷于以寢室、以社團、以學生會部門為單位的小團體,搞搞小活動之類的。
不知道為什么了。
大概是每個人的目標不一樣了吧。
有人要考研、出國,有人要搞政治(學生會),有人要掙錢,還有的人要打游戲和減肥,很多很多,但好像別人想的也跟我沒多大關系。
每個人過著不同的日子,操著不同的心。
還好,當初分到一個寢室的那么三四個人都還住一塊兒。多少有點聊頭。
至于每個年度的統一會餐或者集體出游也會有,但我已經把這樣的所謂聚在一起定義為一種形式主義。只是為了證明我們還是一個班集體。
可能這只是我個人的偏激的想法吧。畢竟一個人的思維是有局限的。有時候甚至是極端的。還有,我也不能作為整個班級的代表來表達這樣的觀點。
突然覺得我過的大學生活,我和我身邊的同學,我們不過是在“班級”這個罩子下過著基本沒有交叉點的生活,只是在找尋各自想得到的東西而已。
過客。罷了。
我們終歸還是要承認,大學這個小小的社會,形形色色的大多數不會走進你的生命,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告訴你,注意你的手機和money。
但我們仍然要感謝的是,在大學這樣的四年時光里,你總會遇到你稱之為死黨或者閨蜜的那些人。
我說的是每個人都會。他們陪你去打點滴,給你買蛋糕,損你打你罵你通通都是因為關心你。但在你最需要的時候他們一定最先站出來。
可能恰恰是大學里面人與人之間相對疏遠的距離,才感受到找到讓自己交心的死黨是有多珍貴。
感謝那些愿意罵你打你揪你小毛病不放的人。
2
韓寒在一篇文章中說過這樣的事:“數學其實學到初一就夠了”。
我的言辭當然沒有他說的這么犀利。
我想講的是關于學業專業的問題。
當我們很明確的發現并確定自己在某個領域(所選專業)不會有所建樹的時候,我們還要選擇繼續嗎?
這個問題其實我自己一時半會兒也無法作答。
因為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要認真念書,長大了才能掙錢養家養媳婦;老師也從小學就開始教育我們,你從現在就要學語文和數學。到了初中你一共要學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等九門課程。
雖然我不能說學了這些東西沒用,但我卻說不出這些東西對我而言用處在哪里。
悟了幾年,現在還是不知道讀到大學的我為什么要學我這個專業。
但話又說回來,專業是自己選的。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即便是跪著也要把四年讀完,吧。
然而,說得悲愴是一碼事,能不能認真學卻是另一碼事。
但我可以很自信的說,其實大多數人跟我一樣也不知道到底為什么要學這個專業。采取自我保護措施的說法就是,我認為很多的人和我一樣,都不知道為什么要學這個專業,都沒有認真學。
每堂課聽課的人都不超過一半,認真聽課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
大多數人只是抱著完成課業任務這樣的一個心態在完成每節課的45分鐘的。玩手機、看小說、看雜志,甚至交頭接耳,開同學玩笑成了課堂的常態。
所以韓寒的那篇文章就不自覺的蹦將出來,然后我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為什么要學這個專業?我為什么要學這個專業?我為什么要學這個專業?
重要話要說三遍,可還是沒人回答我。
索性百度了我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和行業的發展狀況,廢話,當然是說有用??捎杏脷w有用,對自己到底有沒有用又是另外一碼事。
你能靠這個東西混個飯碗養家糊口就證明它對你有用。
讀書-找工作-上班-掙錢,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養活自己,有家了之后養活家庭。不管你是讀的什么專業。
讀書的人誰不是這樣的一種選擇,一種命運。
想得開的,興許覺得畢業之后我不找專業相關的工作我也能找到飯碗,也就無所謂這些課學得好與不好,無所謂專業對自己有沒有用;但想得單一的,可能就認為,既然選擇了就認認真真學完,等畢業了再認認真真找一份專業相關的工作。
我可能大概也許真的就是前者吧。雖然說這句話沒什么底氣,但我真的不那么喜歡我的專業。
但很矛盾的是,有時候我反而覺得,雖然我不知道為什么要學這個專業的東西,我并沒有那么的喜歡他們,但我發現,我可以憑借我選的這個專業謀求一個不錯的飯碗。
這樣的話說起來不免會讓人感覺很功利。
可想想誰不是為了畢業之后找更好的工作掙更多錢。
誰不功利。
區別的只是你求功求利的欲望大小而已。
那么就很明白了,你想以后靠你專業的東西支撐你活你后面的大半輩子你就認認真真地跟著老師的思路做筆記做作業,要是覺得學不好專業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保證畢業能拿畢業證和學位證就好了。
其他的時間,就交給自己的愛好吧。
3
我所以說大學沒意思,原因就是因為大學課太少,這讓我很!無!聊!
大學四年,除了上課,最多的就是宅在寢室上網,上網就是看視頻,偶爾出去打打籃球或者跑跑步。
別學我,我不是個好的模范。
我不喜歡玩。
大學四年,去過韶山,去過白石公園,去過長沙,但我沒去衡山,沒去張家界,更沒有去鳳凰。大學,只是把我的活動圓心點從老家變成了湘潭大學,在哪里都不想出一次省。
好的模范是怎樣的呢?很多。
有個比我小一級的姑娘,自己開了一個網絡電臺有了自己的粉絲,出了兩本書,去了《意林》雜志實習,也當過芒果TV節目的實習生,這個暑假即將去創維總部;有個跟我同專業的漢子,大學參加各種比賽,拿各種獎和名譽,畢業去了年薪十多萬的名企;有個少數民族的,大三就和小伙伴一起騎單車去西藏了,真真實實當背包客體驗了什么是風景什么是刺激;還有個小學字寫得賊好的白衣少年,現在卻成天在朋友圈曬登上山頂的風景照......
這些人身上散發的光讓我覺得好刺眼。可這就是他們的生活。而我過的是“宅男”的生活。是我自己活成了現在的樣子。同樣,是你自己把自己活成了自己的樣子。
在這么重要的節點,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提一下“夢想”“愛好”這四個字的。“愛好”可能我們平時還能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說得輕描淡寫的,但“夢想”這兩個字除了在諸如好聲音之類的真人秀節目為了效果被逼得大聲說出來之外,卻總是很少人說了。
你敢說,你的夢想是什么嗎?你能大聲地說出你小時候是怎么回答美女老師你長大以后要做什么嗎?
我小的時候也想過當過什么警察,什么老師,什么飛行員啊,什么研究院的院長啊,可現在這些跟我離得好遠好遠。而且,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世界里除了教科書除了讀大學找工作之外,再也找不到我的夢想了。
愛過,這是我唯一能自我慰藉的方法。
談到這個話題就不自覺帶著傷感,但既然你已經看到這里了,看了那么多雞湯文的我,還有為了展現自己樂于助人的友好品格,我還是要敬你一碗雞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哪天實現了呢?!”
你永遠不知道它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價值。
去唱歌去跳舞去畫畫去寫作......,什么都可以,只要自己喜歡,只要自己愿意用自己十二分的努力去做。
想想韓寒輟學了但也寫出了讀書人爭相捧讀的《三重門》現在成為國民岳父,想想周杰倫一直不被看好一天逼自己寫出一首歌后來成為樂壇天王,想想成龍真刀真槍上陣系列電影后成為國際巨星......
最開始,誰都是平凡人。而最后的最后,堅持夢想的人終于變成了自己希望的樣子。
大學,沒人再來束縛你的思維,沒人再來限制你的自由,也沒有無數次抱怨的強求,也再沒有讓你耳根生繭的牢騷。
你要做的只是勇敢一把。
還有,多喝一碗雞湯不會死。
當然,在星光熠熠的學術界自然也有很多模范。
你也可以做一枚學霸。以朝露為友,以夕陽為伴;自習室是你的寢室,圖書館是你的食堂;寫論文發表文章;拿獎學金,得各種榮譽;你漸漸有了“明天學校以你為榮”的影子。這樣的你也能長出翅膀,光環閃耀。
你踩在學渣砌成的梯階上信步而上,恣意揚帆。豪言“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蹦阏驹跁降纳巾敗耙挥[眾小”。
但很多人跟我一樣,活得沒意思。
打游戲成了他們唯一的消遣,網吧通宵是他們的家常便飯,他們的心理強大到可以完全無視成績無視畢業。
而我希望的是,總是要少一些這樣的混沌才是好的。
拒絕不了游戲,可以,但,不要游戲人生。
4
大一僅有的那么幾次和英語輔導員的交流課上,她問我,你讀大學是為了什么?
“For myself,be myself.I will go to work after four years’ study”
當時真的是用蹩腳的英語說出了這句憋在心里的話。
暢快。
我沒想過要繼續讀研,盡管周圍超過90%的人都希望我走這條路。
可能我理解的深造就是求取一張“含金量高的文憑”讓HR多看一眼,還有就是我所認為的深造不過是拿著國家的錢再讓自己過三年愜意的生活。
我不喜歡這樣的日子,所以壓根就沒想過要讀研。
但我還是誠實的告訴你們我沒有深造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成績太差,沒能力才是重點。
接著我就老老實實的簽了一份工作,而且還是在大四上學期就簽約了。那份工作并不是專業對口的,只相關一點點。
回到家,爸媽總覺得那是個傳銷組織,每天都要假設一遍我被綁架進了傳銷組織他們會如何營救我。我說打110啊,再不濟直接打120啊。當然這里原諒我矯情地用了一下夸張的手法。
爸媽唯一擔心的就是工作的地方離家太遠了。但我現在卻覺得沒什么所謂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現在終于想出去走一遭了或者簡單的年幼無知。
那份工作沒覺得多好,只是去年來招聘的時候就小小的關注和了解了一些,這次自己畢業參加面試也知道它會什么時候來。還有我居然厚顏無恥的把這一切都告訴了最后終面的女面試官。
結果那天真的就通過終面。恰巧心情還不錯就簽了。不想折騰簡直就是我的人生格言,那是我正式面試的第一個招聘,自然而然也是最后一個。
“當別人拿著月薪上萬的工資的時候,你在干什么?”
我只知道我即將成為一個真正的打工仔,而且我參加工作第一個月的工資不會超過四千。
可人跟人不一樣啊,我愿意當一個打工仔,你們不一定跟我一樣。你們有你們的抱負。你們有的會讀研啊,會進國企啊,會成為公務員啊,還有的是未來的銀行行長啊。
要去追求自己想過的日子。
還有追求自己想愛的人。
我是雙子座,研究星座學的同學跟我說,雙子男特花心,這話倒真實說到點上了。大學里跟一個美女表過白,失敗過后又開始勾搭別的女生。
但是大學四年還是單身一個,與眾擼友同族。
但追求自己喜歡的人本身卻不是一件錯的事情。
5
快畢業那會兒,我有時候特無聊就收拾自己的東西,覺得考完最后一堂考試就可以卷鋪蓋走人。
但這好像是一句廢話,因為我還拿不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啊。
那個時候再看學校的時候,感慨突然多了起來。覺得破舊的校舍和教學樓雖然滄桑但是印象深刻的還真是不少。去過的地方都想再去一次,以前不愿意拍照的我現在也想去拍些照片留念留念。
四年真的就是這么匆匆一瞥。
雖然四年沒多少人真正在乎過自己,沒人知道你四年過著怎樣的生活,沒人知道你畢業將帶著怎樣的身影離開。
平常情緒容易失控的我那會兒真的是把情緒控制得極好。朋友說著說著就不講話了,兄弟喝著喝著就開始亂說話。我真的能在那里杵著,不動神色。
其實,四年前,我們是一個人來,四年后,我們還是一個人走,可能最難以釋懷的還是朋友一句句不舍的話,會讓自己揪心。
最后一次聚餐的時候,收到了一封手寫的書信,里面寫的都是平時不可能聽到的話。
雖然嘴上常說沒意思沒意思,但有時候又覺得讀一次大學又是那么的有意義,沒覺得學到什么有用的東西,但至少交到了幾個朋友,學到了怎么為人處事。
我看著他們一個個仍然用平時的口吻逗笑,一個個嘻嘻哈哈的,但是到了飯桌上,一杯一杯的喝酒,喝多了看得到他們眼里噙著的淚水。
好了,不煽情了。有相遇就會有離別。這就是注定的結局吧。
他們都在空間朋友圈曬畢業照的時候,我也在空間發了一條說說。前半部分我說的是大一的時候,參加軍訓拍集體照,攝影師讓我們大吼,跟我們說要表現得有氣勢,展現出年輕人的朝氣和對未來的期望;后半部分是說的我們班級最后一次集體出游,我站在一角的位置高舉著手擺出一個OK的手勢。
我太特矯情的配了“沉默,不笑,不哭”幾個字。
誰沒有個開學和畢業呢,對吧。就不要太矯情了。
6
在畢業前兩個月的時候,我發了一則關于大學感想以及畢業選擇的征稿啟事。收到了很多人的回復,真是受寵若驚,在這里一一@表示感謝。@加拿大哥大.@后來@夜雨@kkbelial@言@笙歌如許@阿家@sue@鄭惠文@行者無疆
「“要有自己的目標”是被說爛的一句話,多數的我們只是聽聽,讀研之后則是深切的感受,如若不知未來前進方向在哪里,又怎么能夠到達我們想去的那些地方?
多讀些書,人文社科的書,他們會讓你變得更有厚度和深度。
生命中很多人只是過客,懂你的人會守護著你、陪伴著你。
珍惜、坦誠和寬容是送給懂你的人彼此最好的禮物。
青春年少,花樣年華,去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唱自己最喜歡唱的歌,讀喜歡的書,見想見的人。
不要讓城市的喧囂和浮躁吞噬了自己,真正讓心靜下來聽到自己的聲音?!?/p>
「趁年輕,把想干的都干了。」
「大學每個階段都應該有任務和目標。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是看書?是參加學生會?是加入考證大軍?還是找一份有意義的實習?
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就是好工作。
在乎公司的環境?培養機制?福利?還是其他?你需要清楚。」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別人的建議只能參考。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追求。
對于有追求的人來說,總會找到很多激勵自己的方式或者建議;而對于茫然的人,他或許連你好心的幫助都不會搭理。
年輕人要有自己的思想。
加油!」
他們都說了很正確的話,講了很多正確的道理。
可是,其實這些道理誰都懂。但懂得很多道理,不一定過得好自己的生活。
大學四年已經結束了,就我自己而言,可能大學教給我的最多的就是怎么自己去摸索學習的方法和生活的方式。課堂上學習知識,課堂外學習經驗,生活中學會獨立和交際。
四年前,我還生澀的跟同學介紹自己,我叫XX,來自哪里哪里,性格怎樣,愛好什么;四年之后,我早早地簽了一份工作,我的同學有的讀研、留學和創業,也有的“畢業即失業”。
四年,足以讓人與人拉開距離。
同樣的起跑線,四百米的距離,跑向的卻是不同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