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外的川軍

我之一死,不為國家,不為社稷,不為蒼生,也不為留取身前生后名,只為我的家鄉,我那一生氣就破口大罵的婆娘和調皮的幾個小崽子,能夠代替我享受這生活。我愛生活,我不懼怕死亡。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在抗日戰爭之前,不止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可以說所有雜牌軍閥都瞧不起川軍。蔣介石來四川,很悲哀的發現,川軍從上至下都是爛泥扶不上墻。川軍那個時候有兩桿槍,一桿是煙槍,一桿是火槍。火槍不一定每人都有,但是煙槍確實必備的。行伍過程中,川軍軍官別說身先士卒了,走都懶得走,一般是下面士兵用竹轎子抬著的。在有些川軍部隊里面,是這樣一種情況:老婆比軍官多,軍官比士兵多,士兵比槍桿多。閻錫山直接呵斥為:是不會打仗的叫花子部隊。

在其它地方,軍閥混戰從來都是流血漂櫓,不死不休的。可是看看川軍軍閥之間的內戰,大多數時候跟鬧著玩似的。對視一笑,相互磨洋工,都是拿軍餉混口飯吃,鄉里鄉親的至于這么拼命嗎?打得差不多了,鳴金收兵,回來一看,各個全胳膊全腿的,坐等發餉。甚至還有打到一半雙方士兵煙癮犯了,還會交換著來一發,快活似神仙。

這種連民兵都算不上的軍隊,和號稱戰無不勝的日本軍隊作戰,不是開玩笑嗎?

可是首先抗日局勢實在緊張,有一個算一個,頂上去;

其次,內戰了半輩子,深感與國與家有愧的劉湘積極抗日。在南京國防會議慷慨陳詞近兩個小時后,代表四川人民向全國宣告: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千萬石!

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不是古代打仗之前的虛張聲勢,川軍真正的參戰人數遠遠高于30萬,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抗日戰爭之后,川軍陣亡人數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僅僅是陣亡人數都已經逼近30萬。一寸山河一寸血,九萬里處是神州。

按理來說,四川人對于抗日不應該這么積極的。因為四川一直處于大后方,相比于日寇肆虐的北方地區,除了自家人混戰,四川依舊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但是,身處大后方,違心一點說,即使四川什么也不做,四川也將依舊是天下已定川未定。

但是,那個被嘲諷為叫花子軍隊的川軍,兩桿槍的川軍。真正體現了什么叫內戰外行,外站內行。川軍在抗日戰爭中,往往被作為炮灰放在最艱難的位置,川軍的軍備別說比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了,應該說沒幾個軍閥比他們慘。而抗日戰爭初期日本軍隊的作戰素質,作為對手,我們也不得說一句:專業高效,兇悍絕倫。血肉之軀筑長城,能多殺死一個侵略者就殺死一個侵略者,能為友軍多爭取一點時間就多爭取一點時間,是川軍唯一能做的。殺死日本人和爭取時間這兩點,說起來輕描淡寫,但是,川軍是用成建制死絕來做到的。一個連死傷殆盡,然后一個團死傷殆盡,然后一個師死傷殆盡。

我們可以看一下川軍陣亡加失蹤的人數和負傷人數的比例,陣亡加失蹤的人數竟然為負傷人數的81%!

川人未曾負國,國人絕不負川。川人自古愛享樂,好繁華,醉生夢死,悠然度日。但是,就像木心評價希臘人的那樣:我們熱愛生活,但我們作戰時最勇敢!

唯有熱愛生活之人,才能舍生忘死,前面是敵人的炮火,后面是自己的家鄉,聲音清脆的麻將、有苗翼翼的稻田、酒香彌漫的大街、入口爽辣的火鍋,還有自己那潑辣能干、刀子嘴豆腐心的婆娘,一切的一切,我都舍不得,我熱愛我的生活,我也不想死去,什么今生的封侯拜相、什么下輩子的托生富貴、什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流芳,我只是草民,這些我都不喜歡,我只喜歡我的生活和我的婆娘還有孩子,我舍不得他們。我不想死,但我必須死。我之一死,不為國家,不為社稷,不為蒼生,也不為留取身前生后名,只為我的家鄉,我那一生氣就破口大罵的婆娘和調皮的幾個小崽子,能夠代替我享受這生活。我愛生活,我不懼怕死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抗日軍隊中每五六個人中就有一個四川人,故有“無川不成軍”之說。 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陣亡...
    吃飽就睡123閱讀 209評論 0 1
  • 文/亦恬 “涼草——涼草——賣涼草嘍”,午后,一陣熟悉的聲音傳來,記憶的閘門霎時被打開,原來還有賣涼草的人,在炎炎...
    亦恬_閱讀 989評論 49 44
  • 網上有很多教程,不難,我肯定沒有他們懂,所做的不過是把繁瑣的說明說簡單,簡要話。 先下個工具http://url....
    天空下天的月亮閱讀 455評論 0 0
  • 我們看著看著心就疲了(二) 疲于去磨平褶皺的床單 內心練就無復波瀾 從天空扎來的煙頭 用茂密的頭發藏住 左手握著疼...
    月階霜滿除閱讀 102評論 2 0
  • 中午美美的睡了一覺,睡醒之后打開手機,發現QQ郵箱推送了一條消息,說我今天上午敲上去的一篇文章上了專題《hello...
    咕嚕咕嚕閱讀 403評論 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