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為誰書

請問,您上一次寫信是什么時候呢?


大學期間,雖然經常跟家人通視頻電話,但是我每學期會給弟弟寫一封家書,內容大都是以長姐的身份很正式地勸告他不應貪圖玩樂、應當好好學習,還挺有紀念意義的。我印象最深的一封是跟他講“贏”字的新解,當時我剛參加完一個講座,一位前輩深度地解讀了“贏”這個字,他說“亡”代表危機意識、“口”意味著溝通、“月”即時間、“貝”是金錢、“凡”的意思是平常心,那場講座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回來后我一面總結一面給弟弟寫了封信,將我的所聽所感付諸紙上,并很快地投進了郵筒。

突然間,我很想知道自己當時都寫了些什么,于是去弟弟的臥室想找出來看看,結果找到了其他的“勸告文”,卻唯獨不見那封令我印象深刻的信。問過之后才知道,弟弟參加寫作培訓班的時候,把那封信拿給了他的老師看,老師呢,把那封信留了下來,又拿給其他的家長和她的同事看,然后,那封信便不知所蹤了。

我想到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要求我們給家長寫一封信并且要求家長一定要回信。當時我寫了什么呢?好像是在訴苦,抱怨了一下媽媽對我的管教過于嚴厲。至于媽媽給我回了些什么,我已經記不得了。但我知道,媽媽當時寫了滿滿一張信紙的內容,包括正面和反面,其中所述肯定是真情流露,因為當時的我看完泣不成聲。不過畢竟是一個作業,第二天兩張信紙便同時被上交了。

高二升高三前的一節班會上,班主任老師讓我們給一年后的自己寫封信,寫完了之后交給他。只是,我們早已走過了高考,卻不見自己寫過的信。

我突然很懊惱,為何自己當初沒有把那些書信留份電子版。對當時的自己和老師而言,那或許只是一份作業抑或一次分享,可是當歲月流逝,現在的我明白,那些所謂書信其實是自己寫給自己的,是將那些無法口頭表達的情感寄托于紙筆,是在記錄我們的心路歷程。


我的一個朋友,文采斐然,閑來無事便喜歡寫點什么,一起上學的時候,她常常會寫些小詩給我看,也常常寫信,很有情調的樣子。大學期間,依舊如此。只是隔得太遠,生活中的交集越來越少,情調便不那么濃厚了,她寫給我的信更像是一篇篇日記,像是在一日奔波之后想起我這位好友,于是把那日的所思所想寫在紙上,等相見時再親手給我。但是,就算是即時的通訊都未必能讓對方完全理解我們所說,何況我和她之間相見的次數越來越少、相聚的時間也越來越短,等我看到她的信時,更加少了那種同甘共苦的滋味。后來,我這位好友寫了信后,直接拍了照發說說,那是給我的信,也是她給自己的信。

我看過媽媽讀書時和舅舅之間互通的家書,大多都是一些家長里短的事情,也看過一些文人所書的情書集,多是些你儂我儂的甜言蜜語?,F在通訊工具如此發達,我們的近況、我們的甜言蜜語想跟什么人說就跟什么人說,想什么時候說就什么時候說,那為什么還要寫信呢?我想那是因為拿起紙筆能讓我們更加理智,我們要寫給自己看看。我們應該把寫過的信留一份給自己,若干年后通過書信我們得以更加了解自己。

畢業典禮那天,學校給我們發了信封,準備了一個大郵筒,讓我們給兩年后的自己寫封信,兩年后那封信將以學校的名義寄給我們。不過半個月的時間,我已經忘了自己當時都寫了什么。此刻,只能希冀兩年后能夠順利收到自己的信,看看自己是否達到了自己的期許,看看自己是否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 謝宣,字如晦,承平間人。生前無名,遺曲傳世。永定四十年,滿城皆唱《青衫舊》,有倜儻者聞而扼腕,恨不與宣生同時也...
    懶人懶閱讀 864評論 0 1
  • 你是我一直上路的理由,也是我一直告別的理由。 我說,我是石縫里長出的一株草,泠冽堅強。 你說,你活得郁郁寡歡,卻渾...
    鹿川里閱讀 345評論 0 0
  • 很多人對教育只有膚淺的理解,當然也不可能對自我教育有正確的理解。人們總是誤以為告知就是教育,誤以為知道就完成了自我...
    俞燕文閱讀 17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