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體內(nèi)哪種元素處于暴漲哪種元素處于猛跌的狀態(tài),買的書比較多,讀的書比較雜,寫的文字比較多,發(fā)的感嘆也比較隨心隨性,然后自己多少有點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也讓好多朋友多了幾分自以為是的猜測,不是非要打擊你們,實在是各位自作多情的誤解了。
言歸正傳,今天要說的是三本書,三本以書信的形式出版的書~~關(guān)于親情的《一封家書:愛,不要等》&《成長,請帶上這封信》,關(guān)于愛情的《我們?yōu)槭裁磿质帧?。一本是孩子寫給父母的家書和父母對應(yīng)的回信,一本是父母寫給孩子成長的祝愿,一本是曾經(jīng)深愛最終陌路的情人在分手多年后的澄清(口述,他人代筆)。
拋開書的內(nèi)容不提,拋開我的讀書感悟不提,僅僅是震撼于這種方式。如今,身處高速電子化信息化的我們,身在職場強調(diào)職業(yè)高效的我們,至少是我,曾經(jīng)很崇尚能當面講就不要電話講,能電話就不要MSN或QQ或微信講,能QQ就不要郵件講,然而此刻,我在反思。
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輩用毛筆寫信,后來我們的父輩用鋼筆圓珠筆寫信,再后來我們用電腦敲鍵盤寫信,未來不知道我的孩子會不會有更新的方式?不管何種方式,其實某些時刻,靜下心來寫一封家書、情書,哪怕父母早已不再,哪怕孩子尚不認字,哪怕你的愛人天天守在身邊,對于我們自己是一個沉淀靜心的過程,對于孩子未來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于你的他/她會是一份驚喜一絲浪漫。
2014年6月的時候,我曾經(jīng)寫過父母的文章,也寄回了家里,父親當時甚是激動,電話中還幾次哽咽,不知道后來母親讀過了沒有,但是那本書直到元旦回家,還看到一直放在床頭。
如果您有興趣讀書,如果您有時間寫信,不妨試一下吧,說不定就有意外的收獲。感謝我的父母讓我遺傳了細膩流暢的文采,感謝我的生活將我磨練成面對外界的繁華喧囂仍能安下心來讀書寫字的從容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