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城市是昆明。”
“為什么呢?”
“因為那里氣候好,四季如春,生活節奏也很慢,很舒服。”
“哦,這樣啊,怕是不適合年輕人吧,年輕人應該馬不停蹄的奮斗。昆明太安逸了,更適合老年人。”
這樣的對話,如果換做是幾年前,我一定會不假思索地迎合道“是啊,是啊,年輕人就應該去闖蕩,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去奮斗。” 生怕被看做是無為之人。但是現在,我會保持沉默。算做是無聲的抗議,或許正是這種對奮斗的渴望與推崇才導致現今社會人們對高數字和高速度的要求,結果自然是奮斗的人多了,生活節奏快了,腳步反而越來越沉重,心情反而越來越難以放松,于是常常有不滿,有人抱怨,有人唉聲嘆氣。忙忙碌碌,累死累活的,也不知道為了什么,為了什么呢,不過是跟隨著人群,一起向前,不肯掉隊而已。
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員,但選擇了離開家鄉,去遙遠的地方念書后,體驗到了不一樣的生活。這一去,感慨頗多,原來夏天不一定是熱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煩躁不安。冬天也不必冷得像寒風中的樹葉一樣瑟瑟發抖。春天和秋天可以只涼爽而不刮大風,卷起漫天的黃沙。路上的行人不必總是匆匆忙忙的。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你可以抽空坐在路邊的石頭凳上,抬頭望望湛藍的天空,心境一片遼闊。在淅淅瀝瀝的雨天里,可以懶懶的舒服的睡個午覺,養精蓄銳。不用為了追趕一輛公交車而拼命奔跑,大多數的時候,你想去的地方,慢慢的走著走著,竟也到了,沿途還可以欣賞各式各樣精致的小店,遇到心儀的,停下來逛逛也無妨。
我喜歡這樣的慢生活,雖然聽起來既不積極也不上進,但是至少可以感覺到自己不僅僅是活著,而是實實在在的在生活。只可惜終要歸根。
再次回到這個快速運轉的軌道,我開始像周圍的人一樣,忙忙碌碌,不甘落后,像極了貓和老鼠中的傻Tom,總是不停的在追趕,又一次次落空,仍舊執著于此,漸漸的忘記了食物的美味,青草的芬芳,陽光的明媚,漸漸的忘記了,慢下來,停下來,生活是多么的愜意,多么像生活。就如《靈魂的高度》中寫道的那樣:我究竟在追趕什么呢?幸福嗎?幸福可以被愿望追趕嗎?我其實是在追趕自己的野心,而它的蹄子永遠比時間奔跑的更快。我輕輕的嘆息了,不由得惋惜起那些失落的時刻,那些時刻不是在睡夢中,而是在我清醒的時候失去的。”
是的,我已經開始惋惜了,那些錯過的美好時光。因此我放慢了腳步,不去管我身在何處,周圍的人又是怎樣的眼光和態度。只想這樣慢慢的,細細品味這短暫的,稍縱即逝的青春時光。
“我的夢想是回到昆明生活。”
“昆明就那么好嗎?”
“說實話,論文化底蘊,比不過北京,論時尚繁華,比不過上海,但是生活節奏很慢,生活氣息很濃,我希望等我老了以后,回憶起來,生活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而不是一排排枯燥的數字。”
“……”